本报特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权威专家
哪种头痛需就医
广东省读者赵女士问:我今年43岁,偶尔会头痛,有时比较剧烈,吃点止痛药过段时间会缓解。请问这种情况需就医吗?
解答: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否需要就医,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若出现以下情况,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新出现的头痛;头痛发作剧烈或频繁,明显影响日常生活,有夜间痛醒;头痛伴发热、恶心、呕吐、肢体无力、肢体抽搐;在原有头痛发作的基础上,近期发作频率明显增多、程度加重,服用非处方镇痛药物不能缓解症状;特殊人群如老人、孕妇、产妇的头痛。
头痛程度轻,不影响生活、工作的,随时观察,或去社区医院就诊。头痛程度中度或重度,影响日常生活、工作的,或者头痛进行性加重、社区医院未能明确诊断、初步治疗未能缓解症状、伴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者,以及特殊患者,包括65岁以上的老人、既往有肿瘤病史或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孕妇或哺乳期女性,建议到三甲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疼痛科、急诊科等就诊。
老人新发头痛啥原因
湖北省读者尹先生问:我今年60多岁,前不久突然出现了头痛的毛病,以前并没有过这种情况。想问这是什么原因,要做哪些检查?
解答:老年人新发头痛应考虑以下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硬膜下血肿、脑动脉瘤、脑出血、脑外伤、脑肿瘤、颅内转移瘤、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巨细胞动脉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鼻窦炎、紧张型头痛、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等。因此,当老年人有头痛发作,且严重频繁时,应积极到医院就诊查找病因,以免延误治疗。
患者因头痛就诊时,医生会先问诊头痛总病程、发作性头痛还是持续性头痛、头痛性质、头痛部位、单次头痛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缓解因素、伴随症状、是否服镇痛药、镇痛药是否有效、服用镇痛药的频率、既往基础疾病等。临床上,引发头痛的原因较多,医生会根据问诊结果,对患者进行鉴别和诊断,有针对性地制订检查方案,包括:血生化检查、免疫相关指标筛查、头部CT或磁共振检查、眼压测量、眼底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颈动脉超声、动态血压监测、神经心理量表评估等,必要时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等。
一侧疼就是偏头痛吗
湖南省读者欧女士问:我经常一侧头部剧烈疼痛,还有流泪、流涕的情况,这是偏头痛吗?
解答:偏头痛大多数是一侧的,但不固定在一侧,有时候也是双侧的。具备下述几个特点的,才考虑是偏头痛:发作性而非持续性,通常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不超过3天;头痛程度较重,走路、爬楼梯等日常活动会加重;搏动性头痛,也就是经常说的“一跳一跳地疼”“感觉有根血管在蹦”,但也有人表现为头部胀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发作时想安静休息。女性偏头痛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如果患者一侧额颞部、眼眶剧烈疼痛,伴流泪、流涕、结膜充血,应考虑丛集性头痛的可能。丛集性头痛是一种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表现为固定于一侧头部的发作性重度疼痛,主要位于眼眶、眶上、颞部,伴随头痛侧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前额和面部出汗等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为15~180分钟,发作频率从隔日1次发展为每日8次,头痛多出现于每日固定时间,连续发作数周至数月,后间隔相对长的一段时间无发作,临床上也有约15%的患者没有间隔期。丛集性头痛在男性患者中多见。
为何偏头痛过后还不舒服
山东省读者王先生问:我每次偏头痛发作前、后都持续一段时间不舒服,这是为什么?
解答:在偏头痛发作前后不舒服,是由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决定的。偏头痛发作临床表现可分为四期,包括前驱期、先兆期、头痛期、恢复期。部分患者在头痛发作前数小时或一两天可出现前驱期症状,包括疲劳、头晕、注意力难以集中、颈部僵硬感、畏光、流泪、频繁打哈欠、困倦、恶心、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尿频、腹泻、焦虑、抑郁、易怒等。前驱期通常认为与下丘脑功能异常有关。恢复期,指的是头痛症状消失至恢复到头痛发作前状态,表现为疲乏、思睡、注意力难以集中、畏光、易怒、恶心等症状,可持续至头痛停止后12~48小时。
偏头痛会不会遗传
河北省读者钱先生问:我今年45岁,近年出现偏头痛。我母亲也有偏头痛的毛病,请问这是遗传吗?
解答:偏头痛与遗传因素有关,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其亲属发生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
此外,偏头痛的发生还与性别、年龄有一定关系,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偏头痛起病年龄多在10~30岁,随着年龄增长,患偏头痛的人数逐渐增多,40~49岁年龄段中偏头痛患者人数最多,此后随着年龄增长,患偏头痛的人数逐渐减少。
不同医生为何诊断不同
福建省读者何女士问:我有头痛毛病好几年了,也看了不少医生,但各个医生说法并不一致,我该听谁的?
解答:首先,头痛的诊断标准是不断更新的。目前《头痛疾病的国际分类》是第3版,与以往版本相比更为完善,如患者头痛病史较长,现在到医院就诊时医生作出的诊断可能与以往不同。其次,全科医生、内科医生、神经内科医生、头痛专科医生对头痛诊断的层级不同,专科医生诊断会更为细化。再次,患者病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部分患者头痛的诊断需要观察头痛的演变、对治疗的反应,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医生作出的诊断也可能不同。因此,建议病情复杂的头痛患者,在头痛专科医生处就诊及随访,并遵医嘱转诊。
偏头痛怎么预防
安徽省读者张先生问:我每次偏头痛发作都痛不欲生,不知道有没有办法可以预防?
解答:目前偏头痛尚不能根治,但可防可控。特别是有几类患者需要服用预防性药物,以减少发作次数和程度:偏头痛发作频繁;镇痛药效果差,或镇痛药作用时间短需频繁服药;镇痛药不良反应明显;先兆发作频繁、时间长,令人极度不适,严重影响生活、工作或学习。此外,一些特殊类型的偏头痛,如偏头痛性脑梗死(典型有先兆偏头痛发作过程中发生脑梗死)、偏瘫型偏头痛(先兆症状包括肢体力弱及视觉、感觉、言语/语言症状之一)、脑干先兆偏头痛(先兆满足超过2项完全可逆的脑干症状,包括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复视、非感觉损害引起的共济失调、意识水平下降,且不伴有运动异常及视网膜症状)、偏头痛持续状态(头痛发作持续时间超过72小时,程度较重,且头痛或伴随症状使其日常活动能力下降)等,也需要积极用药预防。
预防药物要一直吃吗
上海市读者吴女士问:为防止偏头痛频繁发作,医生给我开了预防性药物,服药后头痛很少发作了。这种情况下我能否停药?停药后会不会又频繁发作?
解答:偏头痛预防治疗药物需在足够治疗剂量下使用至少6~8 周才能评估疗效。如果治疗有效,治疗需至少维持6个月。然后再评估疗效后决定是否缓慢减量或停药。停药后,若头痛再次频繁发作,可重新使用既往有效的药物。慢性偏头痛患者,减量或停药须谨慎,过早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且重新启用既往治疗方案可能疗效欠佳,建议由医生制订方案。
头痛患者在居家服药过程中,还须注意以下事项:①严格遵医嘱服药,避免漏服,不要自行停药或增减剂量。②就诊时,告知医生所患其他疾病及用药情况,避免药物的相互作用。③用药期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有无胃肠道不适、皮疹等。④注意饮食,某些食物或饮料如酒精、西柚等,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或效果。⑤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必要时调整用药。
脾气不好会导致头痛吗
吉林省读者李女士问:我的脾气不太好,有人说我头痛的毛病与心情不好有关,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解答: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许多人都有此经历。情绪不好确实是偏头痛发作的诱因,也是紧张型头痛最常见的伴随症状,患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改善情绪,减少头痛发作频率和头痛程度。首先,学习头痛的相关知识,了解头痛,是战胜头痛的前提,同时可以减少对头痛的过度担心。其次,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同时尝试通过深呼吸、冥想、瑜伽或放松训练,消除身体紧张状态、缓解焦虑情绪。再次,增加社交,一方面寻求亲友的心理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最后,当“坏情绪”明显影响生活时,不要讳疾忌医,应主动到神经科、心理科、精神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