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管药师 徐晓宇
发热是儿童经常出现的疾病症状之一,严重发热可导致高热惊厥,高热惊厥长时间反复发作,有可能导致脑缺氧损伤,给患儿留下严重后遗症。因此,对于高热儿童,需要及时进行退热治疗。
目前儿童常用的退热药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及各自的复方制剂,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抗炎作用,可以使发热患者的体温降至正常,但不影响人的正常体温。当前市面上的儿童退热药多为口服制剂(如糖浆、颗粒、胶囊等),也有部分栓剂(一般为肛门栓)。有些家长认为,用肛门栓剂退热比口服制剂方便,且它不经过胃肠道,会更安全。但事实并非如此。
栓剂是临床常用的药物剂型之一,包括肛门栓、阴道栓、尿道栓。最初这种剂型只用于局部润滑、收敛、抗菌、杀虫、局麻等,发挥局部作用(如阴道栓、尿道栓),后来人们逐渐发现栓剂中的药物可通过腔道黏膜吸收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一般为肛门栓剂)。而且,与口服制剂比较,栓剂的吸收和起效相对较快,且肝脏的首过效应小,疗效更好,也可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对于不能或难以吞服药物的患者(如儿童)来说,直肠给药更加方便,有明显优势。
但栓剂并非全无缺点。首先,栓剂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卫生条件,使用不当有可能导致直肠黏膜损伤和感染等问题。
其次,儿童用药与成人不同,需根据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计算用药剂量,是需要精确用药的人群,而退热栓为固定剂量剂型,其剂型的特殊性使药物无法被精确分割,可能导致儿童过量用药,进而造成肝、肾损伤等不良事件。且有些退热栓(如吲哚美辛栓)不能用于14岁以下儿童。而口服的颗粒剂、糖浆剂等剂型便于计算分装,儿童服用更加安全。实际上,如果儿童可以口服的话,还是口服剂型更加方便,因为它无需特殊的技巧和环境,可随时随地使用。
因此,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口服退热药更适合大多数患儿使用,尤其对可以吞服且症状并不严重的患儿,是首选。退热栓更适合无法口服(如禁食、吞咽困难、呕吐等)或症状较重需要快速退热的患儿。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口服退热药还是退热栓,都需要在医生正确的指导下,根据患儿情况合理使用,方可安全有效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