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学校为孩子控压出力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教授  朱益民

近年来,儿童高血压日益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成人高血压有明确诊断标准,但儿童高血压的判定比较复杂且不完全统一,通常是指其血压水平达到或超过正常同年龄、性别、身高组的第95百分位数。最新统计显示,全球6~19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达4%。近日,浙江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对我国国家级、区域级、省级儿童高血压患病率进行系统估算,显示2020年中国6~18岁儿童总体高血压患病率为3.11%。

儿童高血压的健康危害已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证实,儿童期血压持续升高,会对心血管、肾脏、视力、神经系统等靶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更严重的是,儿童时期高血压具有明显的“轨迹现象”,即这一阶段出现的高血压容易延续至成年,从而增加成年后患心血管病、过早死亡的风险,是成年常见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儿童高血压的成因错综复杂,不良饮食、超重肥胖、缺乏运动、心理压力、遗传因素相互交织,加速这一健康问题的蔓延。如何从源头进行科学有效干预,重塑儿童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课题。当前,国际上已积累许多有效的儿童高血压防控经验。

美国立法管理学校午餐和体育锻炼,遏制儿童肥胖和高血压的上升趋势。1946年,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学校午餐法》,要求政府每年制订学生营养餐计划,所需经费由政府提供。1995年,美国颁布有关儿童营养的法规,对学校午餐营养、食物数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午餐富含蛋白质,应包括谷物、水果、蔬菜和牛奶等食物。2011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签署了“健康,无饥饿儿童行动”法令,要求用更健康的食物,取代原来在学校午餐和自动售货机中的“垃圾食品”。另外,美国通过发布《综合学校体育活动计划框架》《学校综合体育活动计划:学校指南》等,推动学校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体育课程。美国还发布倡议鼓励学校在体育活动中发挥作用;投入资金,以推进学校体育设施现代化;培训体育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日本早在2000年就基于本国儿童数据,建立日本儿童血压标准,之后日本高血压学会虽然多次更新相关指南,但儿童血压标准界值保持不变。有数据显示,日本儿童高血压患病率约为3%。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在很多情况下与肥胖有关,日本为此积极向儿童推广低盐饮食和健康教育。2005年,日本颁布《食育基本法》,通过食育来培养孩子们对食物的正确认识、选择食物的能力。同时,各级政府还举办诸多宣传推广活动,比如厚生劳动省把每年9月定为“时尚健康饮食活动月”,提出“每天多加一盘蔬菜(350克),每天减少2克食盐,每天都要喝牛奶”的健康目标。

在我国,儿童高血压防控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提出血压分级管理模式,实施个性化筛查与干预。其运行管理机制是,首先依托基层辖区进行儿童健康体检,应用简易筛查公式快速筛查儿童高血压的潜在人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后续血压检测,提高高血压的筛查率;其次对明确高血压诊断的儿童进行心肾靶器官损害评估并分级管理,1级患儿在社区建档复查,2级患儿向上转诊、治疗后纳入社区管理,实现上下联动。该模式在北京城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普及性培训,并在辖区进行儿童高血压的筛查诊断,初步建立上下联动的儿童高血压管理新模式。2023年数据显示,已完成8064例中小学生的健康体检、血压检测,初筛血压升高儿童1403例。

另外,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强调年度血压筛查和分层管理,通过定期筛查与生活方式调整,遏制儿童高血压发展进程。上述举措展现出科学化与系统化的防控思路。当前,儿童高血压的防控仍需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提高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