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澳门大学原中文系教授、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原文学艺术顾问 李观鼎
本报记者 施婕
灵活运用一门语言,不仅需要优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书写能力也极为重要。但如今,年轻一代的书写能力正在急剧退化。“400字简历中有24个错别字,大学生面试遭拒”的报道成为当下书写危机的真实写照。《西班牙人报》近日刊文称,Z世代(1995~2009年出生)正面临丧失书写技能的威胁,在用进废退的自然法则下,提笔忘字、书写错误、词不达意等成为普遍现象。书写能力衰退的影响绝不仅限于自我表达,还会影响年轻一代的认知和思维发展。
会认、会读,不会写
书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从公元前4000年左右西亚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记录,到埃及象形文字和汉字书写,书写对于知识的保存、文明的形成、文化与交流、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书写还记录和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思想、精神和情感。英国广播公司纪录片《书写的秘密历史》指出,如今社会文明的每一项技能都以书写为根基。对于个人而言,书写是一种脑力思维的认知练习,通过有条理的书写,人们不断提高学习、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对于人类的进步至关重要。时至今日,书写依然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是学习和沟通的基本技能。
令人担忧的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书写正逐渐沦为全球“濒危技能”。美国全国学者协会指出,正确书写对眼下的美国学生来说已经是“高难度动作”。202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发布的国际成年人能力评估项目调查显示,美国读写能力处于最低水平的人口比例从2017年的19%上升至2023年的28%。在澳大利亚,能正确拼写的人在急剧减少。一项针对400名16岁以上悉尼和墨尔本两城居民拼写能力的调查表明,面对8个容易拼错的单词,仅有7%的人能全部拼对。法国人的法语水平也在下降,2021年,法国教育部对小学5年级学生进行听写测试显示,每名学生平均出现20个错误,而他们的上一辈(1987年进行的相同内容测试)平均仅有10个错误。书写困难也让英国人头疼不已,很多学生根本无法做到正常书写或准确表达。
汉字是世界上最难书写的文字之一,在我国,存在“失写症”的人群正与日俱增。2024年,“问卷网”对1333名青年进行调查显示,43.2%的受访者表示用笔写字变少,37.9%的人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除了“字到手边突然写不出”越来越普遍,不少人连一些笔画不多、结构简单的常用字也无法正确书写。今年1月7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中包括将“制高点”误写为“至高点”,“跻身”误写为“挤身”,“松弛感”误写为“松驰感”等。记者调查发现,越来越多年轻人“只会打字,不会写字”。网络作家朱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离开电脑就无法完成写作,而这样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澳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原文学艺术顾问李观鼎表示,书写退步并不是近期出现的新现象,但近年来这一情况变得更加普遍和棘手。以前提笔忘字在老年人中较常见,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病”“流行病”。
提笔忘字,忘的不只是字
是什么原因导致年轻人正在丧失书写技能?李观鼎认为,既有数字化的冲击,也与社交媒体广泛使用、书写教育缺失有关。
数字设备频繁使用。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书写形式发生巨变。当打字替代一笔一画地书写,并成为习惯,人们只能大致记住文字的形态,却忘记笔顺和结构,或是拼写方法。挪威斯塔万格大学研究证实,在完全专注于电子记录一年后,40%学生的手写流畅性下降,对电子记录的依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书写能力,甚至导致书写文字无法辨认。
网络语言渐成主流。网络语言以简洁、生动的特点在社交媒体迅速占领主导地位。年轻人也更倾向于使用简短即时的表达和表情包进行交流,如“yyds(永远的神)”“绝绝子”等。这种俏皮式、圈层化、碎片化的表达方式,极大降低了人们对文字的依赖程度,也影响着书写能力。
书写教育被忽视。如今,很多学校和家庭普遍重学习成绩轻书写能力。一方面,几乎没有专门的书写课程,老师多用电子课件教学,很少写板书,学生没有机会获得足够的书写训练,导致书写基本功较差。另一方面,学习负担重,学生无暇顾及书写练习,规范性、整洁性与美观性都受到极大影响。
汉字书写难度大。相较于其他语言,汉字遭遇的书写危机更严峻。李观鼎表示:“汉字是方块字,是形音义一体的表意文字,若不了解其构建系统和规律,书写有一定难度。因此,要反复练习才能形成汉字记忆。”
李观鼎认为,书写能力下降,表面看只是提笔忘字,但其负面影响极其深远,关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
一是影响认知功能。书写能锻炼手部精细动作,促进大脑发育,书写过程也是思考、组织和记忆的过程,可激活大脑中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区域,从而加强信息保留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2021年日本东京大学研究表明,在纸上记录特定事件信息的人,日后回忆相关细节时,比在智能手机上记录相同信息的人表现出更多的大脑活动。换言之,少书写甚至不书写会弱化大脑思辨能力和认知功能。
二是不利于文化传承。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和工具,写一手好字关乎文化修养、审美、情操和创造力。李观鼎认为,不愿书写、不会书写,不仅会遗忘文字内涵,淡化对母语的情感,从长远看还会影响文化传承,阻碍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教育、兴趣两手抓
目前,全球多国已经深刻意识到书写的重要性,并为拯救岌岌可危的书写能力采取行动。
在书写支持者的努力下,美国约半数州强制要求增加书写教学。在瑞典,人们呼吁更多的手写教学,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重新拥抱纸质书籍。在英国,国家课程规定要教授7岁以上学生连笔书写的基本知识,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规定,字迹不清晰的学生将不允许在考试中使用电脑。
李观鼎认为,从我国国情出发,扭转书写危机,既需要教育改革,也离不开宣传推广,更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全民兴趣,从娃娃抓起,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华文化的价值观。
加强书写教育。教育系统需要认识到汉字书写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增加汉字书写教育比重,比如将书法列为必修课,规定一定比例的手写作业,以加强学生汉字书写的规范和技巧。此外,组织师资定期进行书写进修,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在这方面,河北省宁晋县起到了示范作用。该县建立了书法教师培训基地,编写《汉字书写》教材,让汉字书写课程全面走进课堂。
展现汉字魅力。多给汉字展示的机会,让更多人了解汉字的魅力,认识汉字之美、汉字之趣,在全社会形成汉字书写新风尚。比如,举办全民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记忆大比拼、汉字英雄会等文化活动,鼓励更多人关注汉字、书写汉字。同时,将书写活动纳入社区文化建设,定期组织社区居民以书写会友。
激发书写兴趣。鼓励教育平台开发更多书写教学软件,推进全民书写教育。如借助人工智能工具,清晰、全面、有效地展示运笔的细微变化,通过鲜活的动画、音像,使书写练习化枯燥为生动;利用手机应用程序、游戏闯关等益智活动进行书写训练,激发人们的书写兴趣,提升书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