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提出一种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即多重微空间偏移拉曼散射光谱(mμSORS)技术,相关研究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发表,“无创血糖检测”再度引发学界、业界广泛关注。
事实上,“无创血糖检测”概念并非首次进入大众视野。2019年8月,博邦芳舟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历经十年合作研发的国内首款获批并上市的无创血糖仪,为糖尿病患者以及其他需求人群提供了全新的血糖管理解决方案。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定时准确地进行血糖监测是健康管理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血糖检测的方式主要为指尖采血(BGM)、动态血糖检测(CGM)和糖化血红蛋白测量。BGM相对准确、数据即时,但频繁采血疼痛感明显、依从性降低;CGM相对方便、数据连续,但仍需刺破皮肤植入传感器,存在感染风险;糖化血红蛋白测量反映长期血糖水平,不受短时血糖波动影响,但短期疗效评价反应滞后,且需到医院通过静脉抽血或毛细血管血液标本检查较为不便。相比之下,无创血糖检测一直是行业研发的重点方向,被视为生物传感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无创血糖仪项目始于2002年国家863计划“全血多参数生化检测微系统开发项目”,该项目结题后清华大学继续开发无创血糖检测,于2008年研制出无创血糖仪工程样机并运行成功。其以代谢热整合法为基本原理,运用多传感器集成技术,采集人体的生理指征数据,通过核心算法计算得出人体血糖值,实现无创、准确、快速(小于1分钟)的血糖监测。目前已纳入上海市医保目录,积累了数万人次的测量数据。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糖尿病会影响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功能,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且伤口容易二次感染。血糖检测从有创到微创,从微创到无创,是一条必经之路。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无创血糖检测一直是产业界和学术界共同追寻的目标。
根据IDF世界糖尿病报告,2024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5.37亿人,其中我国患者总人数最多,约为1.4亿人,预计到2045年将突破7亿。随之而来的是持续扩容的市场:根据QYR预测,2030年全球无创血糖仪市场规模将达14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8.36%(2024-2030)。
在技术优势和市场应用先发优势等加持下,2025年,无创血糖仪有望加速走进更多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改写糖尿病患者及需求人群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