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从小培养孩子的敬畏心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研究员     郑 蓉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一种品质对其有着深远影响,但常常被忽视了,那便是敬畏心。它就像一颗种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根发芽,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敬畏心?敬畏就是对某种人事物保持尊重、畏惧的态度。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约束。“敬”指有所为,它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他们有所作为,去追求崇高的目标;“畏”指有所不为,它警告人们不该做什么,为人们划定行为的边界,提醒他们有所不为,避免误入歧途。一个拥有敬畏心的孩子,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感恩父母的辛勤付出,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善意与同理心。他们明白世间万物皆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与人相处中正直理性,谦逊有礼,行为有度。反观那些缺乏敬畏心的孩子,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世界都应围绕自己运转。在他们眼中,规则可以随意践踏,他人的感受无足轻重。做事情时,他们肆无忌惮、随心所欲,只图一时之快,不计后果。比如在家里,对长辈毫无尊重,肆意索取;在学校里,对老师的教导置若罔闻,对同学的权益肆意侵犯。长此以往,他们会逐渐失去他人的信任和支持,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艰难。培养孩子的敬畏心,就是要让他们明白,自己并非世界的中心。天地广阔无垠,万物蓬勃生长,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有所不能、有所不知时,才能学会恭敬待人,放低姿态,不至于在成长的道路上为所欲为,迷失方向。

敬畏规则。规则,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是维护公平正义的保障。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引导孩子遵守规则,如按时完成作业、保持房间整洁、尊重长辈、不乱动他人物品、爱护公共设施等。当孩子遵守规则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当孩子违反规则时,也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敬畏大自然。大自然是最神奇的课堂,它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和力量。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如徒步旅行、野营探险、参观生态公园等,让他们亲眼看见山川的壮丽、河流的奔腾、季节的更迭和花草的绽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自己的渺小,体会自然法则的不可抗拒与伟大。

敬畏生命。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展现出对生命的敬畏态度,比如关爱他人、不随意伤害动植物等,鼓励孩子关心他人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引导孩子参与一些照顾生命的活动,如照顾宠物、种植植物等。让他们亲身体验照顾一个生命所需要付出的精力和爱心,从而明白生命需要呵护和珍惜。

敬畏历史。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敬畏历史是对过去事件和先辈经验的尊重。给孩子讲述历史故事,让他们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成就,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沧桑,铭记战争的惨痛教训。

培养孩子的敬畏心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孩子在敬畏中成长,在成长中懂得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