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拔牙后有这3个表现,要当心「干槽症」

受访专家: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副主任医师 王鹏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施婕

一次寻常拔牙,却因术后护理不当,影响了伤口的愈合并造成了患者的痛苦。

36岁的李女士因右下智齿反复发炎半年,最终选择拔除。术后当晚,她因口腔内有血腥味而多次漱口、吐口水,睡觉前还认真刷了牙。次日晨起,李女士自觉拔牙创口不适,下意识用舌尖反复触碰牙槽窝的空洞,并吸吮伤口,这一动作被医生称为“灾难的起点”。第三天,李女士感觉拔牙创口的疼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逐渐加重并向右侧耳颞部、下颌和头顶部放射,口腔内出现明显的腐臭味。复诊检查发现,李女士的拔牙窝空虚,没有血凝块,牙槽骨暴露,表面有腐败坏死的组织粘附,腐臭味强烈。医生诊断为“干槽症”,经局部清创换药和抗感染治疗后,疼痛症状才逐渐缓解。

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副主任医师王鹏向“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解释:拔牙后,拔牙窝里形成的血凝块是伤口愈合关键。这一天然“生物敷料”可以避免细菌侵入深部组织并为组织再生提供支架。若血凝块因护理不当提前脱落,暴露的牙槽骨在口腔环境中很容易发生感染,从而引起干槽症。其典型表现为:

1. 伤口疼痛持续。拔牙术后3~4天,伤口疼痛不减轻,反而加重,并向周围放射。

2. 腐臭味。牙槽窝腐败组织产生特殊的恶臭味。

3. 常规止痛药无效。常规止痛药不能缓解干槽症的疼痛症状。

“干槽症患者口内出现的腐臭味,是细菌在创口处滋生产生。有时口臭可能较为轻微,患者难以自己感知。”王鹏介绍,预防干槽症的关键是保护好拔牙创口内的血凝块。

拔牙并非“一拔了之”,术后护理直接影响创口愈合和并发症的发生。王鹏建议拔牙术后做到以下几点:1.持续咬紧止血纱布30~60分钟,避免口水进入伤口影响血凝块的形成。2.拔牙术后24小时内不要刷牙,也不能反复漱口、吐口水、用舌头舔舐伤口,避免血凝块脱落。3.拔牙24小时后要加强口腔卫生,可以使用有抑菌作用的漱口药水。4.饮食宜清淡,避免过硬过烫食物,不要过早使用拔牙侧咀嚼,减少对伤口的刺激。5.拔牙48小时后可以局部冷敷,减少出血肿胀,72小时后改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王鹏指出,尽管干槽症症状骇人,但总体发生率较低。选择正规医院进行认真的术前检查,排除拔牙禁忌症,配合科学的术后护理,可有效降低发生几率。若术后3~4天,拔牙创口仍有明显疼痛,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责编:吴梦瑶

主编:徐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