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医护有干劲,诊疗才有保障

本报记者  王晓晴  牛雨蕾

编者的话:国家卫生健康委此前发布的“2025年全系统为民服务八件实事”,解决实际问题,目标具体,得到广泛好评。在落实过程中,医务工作者是最关键的一环,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加其职业获得感,才能促进医疗的高质量发展。对此,两会代表委员表达了思考和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 于金明

开创“优绩优酬”机制

从“生存”到“生活”,随着诊疗技术的提升,肿瘤患者的需求已然转变,这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还应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而激发医护工作积极性,是做好诊疗服务的重要前提,需全社会共同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以山东省肿瘤医院的经验为例,进行分享。

合理分配薪酬。医护人员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且责任重大,应获得更加合理的薪酬。山东省肿瘤医院开创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机制,每月对院领导、中层干部等进行动态考核,科室内实行科学动态调整绩效分配,实现了全院干部职工“一人一月一绩效”,有助激发医护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拓宽发展空间。职业发展空间是人才成长的关键,也是激发长期工作热情的重要方面。山东省肿瘤医院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成长,出台了“十百千人才工程”和“青年人才培育工程”,同时打破干部终身制,实行中层干部全员竞聘上岗,三年一轮、能上能下、动态调整。

关心身心健康。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和效率,医务人员健康才能更好地守卫公众健康。除了每年开展职工体检外,山东省肿瘤医院建立心灵关怀门诊和解压室,配备心理治疗师为职工“宽心”;强化一键报警系统和消防系统,完善警医联动机制,维护医护人身安全。

营造良好氛围。团结和谐的医院人文环境是激励医护积极性的重要基础。立足建设有温度的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不断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建设人才公寓、职工健身中心,开设驻济医院唯一一家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总而言之,只有制度保障、硬件支撑、人文关怀并重,让医务人员在高效、务实的工作环境中专注诊疗,在安全、尊重的氛围中实现价值,才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升级,创造医患共赢的未来。可以说,对医护群体的关怀,就是对全民健康事业的长期投资。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肿瘤医院院长 向华

减轻医院经营压力

当前,医护人员的获得感不够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从业热情,更关乎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在临床工作中,医护的压力有两个主要来源:

一是工作繁重。《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和日均担负住院床日都在增加,工作量持续提升,日常还担负医联体、各种台账任务,加上成才周期长、知识更新快,压力较大。与此同时,休息休假、劳动安全保护、薪酬待遇与福利等权利保障仍不够到位,可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二是运营压力。以湖南省肿瘤医院为例,医院收入中,70%~80%来自医保,但当下部分医疗项目定价过低,比如一项约1小时的医疗服务,收费仅几十元;一台需15~20位医护配合完成的手术,收费仅2000元;药品零差率、耗材零差率、检验结果互认等利好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医疗效率、减轻了患者负担,但公立医院的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不少医院难顶经营压力,医生薪酬需要更多保障。

医护的付出需要被看见、被尊重。首先,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力度,保障医护的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能按时足额发放;医院内部以“多劳多得”为原则,通过手术量、服务质量等指标,合理发放绩效奖金,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改革职称评定体系,调动医护晋升积极性。需逐步建立多样化职称评定体系,比如医疗型、教学型、医教研复合型,明确各自的评价标准和晋升通道。针对临床医生,应重点考察专业技能、手术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

最后,强化“主人翁”意识。医院要鼓励医护参与管理工作,提高话语权,切实加强主人翁意识,激发职业荣誉感、成就感。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刘健

打造和谐工作氛围

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专业能力对诊疗质量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

凝聚人心。团结和谐的内部氛围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文化建设占据核心地位。医院及各科室要关心、尊重和凝聚医护,从关注基本需求,逐渐向更高层次的人文需求推进;同时,加强双向沟通,确保医务人员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其成为医院建设的参与者与推动者,增强职业认同感。

保障薪酬。薪酬是衡量付出与回报的直观指标,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需适当升级,比如将工作量、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纳入考核范围,以实现对医护的持续激励;灵活调整工作负荷,考虑进行非物质性激励措施,比如调休,提升工作满意度。

多元晋升。现有的考核标准旨在促进医护全面发展,但要求一位医生在医疗、教学、科研三方面均达到卓越水平,略显强求。或可建立多元化职称晋升机制,让医生发挥其在特定领域的专长,做到人尽其才。以甘肃省妇幼保健院为例,医院将人才队伍建设置于核心位置,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体现对创造性劳动的尊重,持续激发医务人员创新活力。

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主任 庄一强

别让医护像个财务

近年来,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现象愈发普遍,而医保控费政策的持续收紧,是工作压力源之一。毋庸置疑的是,医保政策旨在降低医疗费用、让有限资源惠及更多患者,但具体执行过程中,层层下压的控费指标让医生不仅要考虑治病救人,还需关注用药、检查费用是否超标,像“财务”一样精打细算,严重分散专业精力,造成职业价值感下滑。激发医护积极性须多管齐下,从医保政策保障、技术赋能、价值认同等多维度入手,让医生回归纯粹。

首先,在政策层面保障医生利益。一方面,医保部门需通过优化医保支付方式、提高财政拨款等,减轻医院经营负担,使其有足够资金保证医生薪酬待遇。另一方面,从制度上避免医院将医保控费的压力传导至医生,保证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只需考虑最佳疗效,而非其他经济惩罚。

其次,利用技术手段赋能临床诊断,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其一,开发智能费用预警系统,辅助医生进行成本核算,提供合理建议。其二,构建标准化诊疗路径库。基于大数据和临床指南,建立分病种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明确检查、用药及治疗的合理范围。其三,推行智能化管理。依靠海量医疗数据,人工智能可为医保政策制定、医院管理提供精准参考,使政策、管理更贴合实际,减少执业阻力。

最后,激发医护积极性的核心在于重建医疗行业的价值认同。只有医保部门、医院管理者与技术开发者多方协作,构建一个医生有尊严、患者有保障、医疗有温度的良性生态,才能让医护真正回归纯粹,专注于患者的健康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