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 温一如
当粉丝们将娱乐圈的应援方式搬进体育馆,当运动员的社交媒体评论区被控评、刷屏占据,当比赛输赢不再是关注的焦点,取而代之的是选手的颜值和人设,“饭圈”(粉丝圈)正在侵蚀体育精神的核心价值。
体育竞技的本质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运动员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在赛场上挑战自我、突破极限。但一些粉丝不关注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竞技状态,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运动员的外貌、私生活,对其他运动员“拉踩”、抵制、造谣攻击。更令人担忧的是,“饭圈”乱象中的非理性崇拜正在侵蚀体育公平竞争的原则。一些粉丝为了维护自己喜欢的运动员,不惜攻击裁判、诋毁对手,甚至干扰比赛秩序。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健康的竞技环境,干扰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比赛和生活。
整治体育领域“饭圈”乱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今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召开专题会议,要把“饭圈”乱象治理作为当前紧迫任务抓紧抓实,加强队伍管理、宣传引导,强化风险防控,聚焦重点群体。2月27日,微博发布公告,为了保障运动员专注于训练和比赛,避免体育极端“饭圈”行为波及运动员,微博与其他互联网平台采取统一行动,进行必要产品调整,即解散相关运动员“超话”。前一天,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乒乓球亚洲杯赛场出现的“饭圈”乱象,并将会同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对运动员、教练员及管理人员进行辱骂、诋毁、诽谤等恶意行为。一系列举措向“饭圈”乱象“亮剑”,体现了官方、体育界、媒体等整治体育赛场环境的决心。
面对“饭圈”乱象的冲击,必须坚守体育精神的底线,维护竞技体育的纯粹性。让运动场成为展现人类力量与智慧的舞台,而不是娱乐的秀场。理解、尊重、包容,才是对运动员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