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无解问题别纠结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余小倩

“为什么别人可以每天逛街,我就要辛辛苦苦打工,赚的钱还不够花”“为什么我不出生在富贵人家”“为什么中彩票的不是我”……生活中,尤其是身处困境时,不少人会这么想问题。但美国斯坦福心理学家比尔·博内特在其著作《人生设计课》中说,这些其实都是“无解问题”,既无法解决,对接下来的生活也没有帮助。这种问题问得越频繁,我们的烦恼和郁闷会越来越多。

书中,作者进一步将无解问题分为两类:重力问题和失焦问题。重力问题指的是那些像地球重力一样无法改变的现实问题,其核心在于它们是我们无法控制的。重力问题又分为两类:1.永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如“要是我在一个更有文化氛围的家庭出生就好了”,这样的问题本质上是对现实的抱怨,而非对解决方案的探索。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这些现状。2.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例如“如何在半年内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如何迅速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或习惯”。这些问题看似有解决的可能,但由于时间、资源或能力的限制,实际操作起来几乎是难以实现的。

失焦问题则是指模糊、不清晰或缺乏具体性的问题,通常源于我们对目标或需求缺乏明确的认识。如“我该怎么设计自己的人生”“我要如何让我老公改变”。这些问题之所以无解,是因为它们缺乏明确的指向性和具体的行动路径,使人陷入迷茫,无法找到有效的突破口。

博内特说,面对无解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两种策略:删除重力问题和重构失焦问题。

删除重力问题意味着接受现实。对于无法改变的事实,最好的策略是学会接受,就像我们不能改变重力,但可以学会与它共处。接受现实并不是放弃努力,而是将精力集中在那些我们可以控制和改变的事情上。

重构失焦问题则是通过重新定义问题来找到解决方案,将模糊的问题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问题。例如,将“长大以后想做什么”转化为“具体想成为谁”,将“我如何让老公改变”转化为“我如何改变自己的心态”,将“我如何设计自己的人生”转化为“如何设计好一周的人生”。这样的重构让我们能够从小处着手,逐步实现目标。

从心理学角度看,删除重力问题和重构失焦问题实际上是一种认知“改造”。通过重构我们对问题的看法,来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当我们不再将精力浪费在无法改变的事情上,而是专注于那些可以控制的事情时,焦虑和压力就会显著减少。

除了避免无解问题,我们还要学会提出“好问题”,其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可解决的,有明确的解决方案或行动路径;积极的,能够激发我们的动力和创造力;指向未来的,关注未来的可能性,而非过去的遗憾;明确的,具体、清晰,而非模糊、笼统;可掌控的,解决方案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赋能的,让我们感到自己有能力和资源去解决它。例如,可以将“为什么我就要辛辛苦苦工作,赚的钱还总是不够花”重构为“我如何改善我的工作状况,提升收入水平”,后者就是一个好问题,不仅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也能够激发我们去探索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