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副主任 王 福 □王安民
尽管不如阳痿早泄“名声在外”,但精索静脉曲张也是男人性和生育健康的隐形“杀手”。据调查,成年男性中,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高达20%,患者不仅会出现睾丸坠胀、疼痛等症状,精子质量也受影响,严重损害男性生育力。
治疗上,西医一般采取消肿止痛、改善精子活力的药物,严重时,会通过手术结扎精索内静脉。而对于轻中度患者,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也有显著疗效。近日,中国性学会中医性学分会发布《精索静脉曲张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指南》(后简称《指南》),首次系统介绍了中医对精索静脉曲张的诊疗方式,患者不妨参考一下,以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
因精索静脉回流受阻,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阴囊内静脉迂曲扩张,形成了类似“蚯蚓团”的病变,这种解剖结构异常,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筋瘤”。《指南》介绍,中医将筋瘤的病位定位在肝肾与“子系”(即生殖系统),它的形成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多与先天不足、外感寒湿、情志不畅或过度劳累等相关。比如先天禀赋不足者,肝肾亏虚,子系脉道迂曲;外感邪气者,因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凝滞肝脉;劳伤虚损者,负重劳力,或久立久行、房劳过度、阴部外伤,致筋脉受损……这些病因长期作用、相互交织,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脉络,最终使精索静脉迂曲扩张,形成筋脉色紫、盘曲突起、状如蚯蚓的团块。
《指南》将筋瘤分为阳证与阴证两大类,其表现和治疗方式不一样。阳证包括“气滞血瘀证”与“湿热瘀滞证”,前者表现为阴囊胀大坠痛或刺痛、舌淡红,常用桂枝茯苓丸或柴胡疏肝散行气活血;后者可见阴囊灼痛、口苦口黏、舌苔黄腻,推荐程氏萆薢分清饮清热利湿。阴证则涵盖“寒凝肝经证”“肝肾阴虚证”和“气虚下陷证”。其中,寒凝肝经者多伴小腹冷痛、怕冷、小便清长,需用橘核丸温经散寒;肝肾阴虚者常见腰膝酸软、失眠、口苦咽干、五心烦热,以左归丸滋阴补肾;气虚下陷者多乏力头晕、自汗,宜用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
除内服中药,中医外治法在筋瘤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气滞血瘀证,针刺太冲、合谷、三阴交等穴位可疏通肝经、活血化瘀,缓解疼痛;肾虚血瘀证则可通过温针灸关元、命门等穴位温补肾阳、散寒通络。此外,艾灸中脘、气海等穴位能升提阳气,改善局部气血循环。这些外治手段常与内服药物联合使用,形成“内外兼治”的立体化方案,尤其适用于轻中度患者或术后康复阶段。
总的来说,在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上,中医绝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并不是简单吃些止痛药了事,而是针对不同证型,立足整体调理,最终达到缓解阴囊疼痛、改善精液质量、保护患者生育能力的目的。
此外,中医重视“治未病”理念,在筋瘤的预防与调护方面也独具特色。《指南》建议,患者日常饮食需营养均衡,可遵循《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五畜为益”原则,多摄入牛奶、鱼肉、豆类等优质蛋白,少食辛辣刺激之物;生活起居中应“动静有常”,避免久站久坐,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并通过适度运动促进阴囊微环境气血流通。情志调摄也至关重要,焦虑、抑郁等情绪可能加重肝郁气滞,建议患者要保持心态平和,辅以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2趾跖骨连结部前方凹陷处)按揉,可起到疏解郁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