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老人练转体,活动更轻松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博士研究生  位会亭  □硕士研究生  蒙奕夫  □教授  苏  浩

回头张望、挥动球拍、转身取物……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都依赖于身体的旋转能力,但不少老年人却深受“转身难”的困扰。旋转能力的衰退不仅让日常活动变得困难,还可能引发慢性疼痛甚至跌倒风险。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关节软骨逐渐磨损,肌肉弹性下降,脊柱周围的韧带也变得僵硬。这一系列变化像生锈的门轴,让老年人的转身、弯腰等动作变得滞涩,尤其是负责身体旋转的中背部(胸椎)区域。同时,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浅呼吸模式,会让胸腔像被铁箍束缚;糖尿病等引发的末梢神经退化,则让身体对旋转幅度的感知变得迟钝。此外,长期伏案、低头玩手机等不良姿势,会形成“乌龟颈”和圆肩体态,从而限制肩颈、胸椎等部位的活动度,影响转身。患有骨质疏松、关节炎及缺乏运动的老年人,转体能力的衰退速度还会加快。

转体受限不仅是动作笨拙那么简单,往往会导致老年人下意识减少活动范围,形成“不敢动——不能动”的恶性循环。同时,如果老年人长期缺乏针对性锻炼来改善转体能力,容易形成“僵硬链”,迫使腰椎代偿发力,埋下疼痛隐患。此外,转身困难还会导致平衡能力下降,容易引发跌倒骨折。在心理层面,动作受限带来的挫败感,还会导致社交退缩,影响心理健康。

改善旋转能力的关键在于重建“动力链”,即通过增强背部和胸腔的灵活性,力量像流水般从下肢经躯干传递到上肢。研究显示,当胸椎能完成应有的30~35度旋转角度时,腰椎压力可减少40%。这如同解开打结的丝带一样,恢复身体原有的发力序列,自然缓解转体困难带来的疼痛感。推荐以下3个动作练出“灵活身体“”。

呼吸风车。坐在椅子上,双脚与肩同宽,吸气时双臂侧平举,呼气时保持臀部不动,右手肘触碰左膝,左手向后伸展,目光跟随左手,保持3次深呼吸后缓慢回正;再换对侧。左右交替为一组,早晚各5组。

门框转体。站立在门框处,双手与肩同高抓住两侧门框,右脚后退半步,呼气时缓慢向右转动躯干,在舒适位置保持3次深呼吸,约10秒,感受胸腔扩展;再换对侧。左右交替为一组,每天3组。

毛巾桥式。仰卧,屈膝,将折叠的毛巾垫在肩胛骨下方防硌,双手抱头,保持下巴微收,肘部向两侧打开,缓慢向右转动头部,感受胸腔转动,同时可带动腿部微微向右倾斜,再缓慢向左转头,动作幅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准;左右交替转动2分钟为一次,每天1次。

生活中,每静坐30分钟,最好进行1分钟转体伸展。转体时,注意提前留意转身区域,始终保持1米回转空间,保证安全。每天晨起时可练习10分钟腹式呼吸,吸气时想象肋骨如雨伞撑开,持续8周后,可使老年人的躯干旋转角度增加,跌倒风险下降。如果转体时出现电击样剧痛或下肢麻木、夜间平躺时疼痛加剧以及伴随无法缓解的胸闷气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