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五类人更适合分餐

辽宁省营养学会健康宣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注册营养师  姜 丹

中国家庭吃饭习惯一家人围桌而坐,热热闹闹地分享菜肴。但其实,要想保障一家人身体健康,分餐是重要前提。

分餐是指把每个人要吃的食物单独盛放,主要有以下几大好处:一是保证食物搭配合理,合餐时人们会下意识地多吃自己偏爱的食物,可能导致营养失衡,而分餐时食物的种类搭配很直观,能帮助大家有意识地管理饮食;二是起到决策前置的作用,让人们在开吃前就规划好这一餐要吃什么、吃多少,减少随意进食的情况;三是让人们对自己的饮食结构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以后不论是在家吃饭,还是外出就餐,都可以很好地把握食物种类和数量。四是减少感染,幽门螺杆菌可经由唾液、餐具、食物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家庭成员之间最容易相互传染,分餐有助降低感染风险。以下5类人群尤其需要分餐。

慢病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慢病的人,吃饭应严格控量,并注意营养搭配,因此分餐是刚需。用分餐盘把主食、蛋白质食物(鱼肉蛋奶和豆制品)、蔬菜等分开装,一眼就能看出营养比例和进食量是否合适。

康复期患者。刚做完手术或放化疗的人需要重点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分餐能让他们更有针对性地补充营养,还能避免和其他人混着吃带来的卫生风险。

儿童和青少年。分餐能帮助孩子了解食物类别、数量和平衡原则,是一种很好的饮食教育形式。需要限制饮食或增加营养的孩子更要分餐,这样能方便家长了解孩子的进食情况,帮助其做出调整。

孕妇。孕期血糖、血压方面容易出现异常,另外,由于营养需求大增,进食不当就容易缺钙、缺铁等。分餐一方面有助强化营养,如补铁、补钙等,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管理血糖、血压等指标。

老人。很多老人吃饭比较凑合,平时食物种类单调、营养搭配不合理,即使跟家人同桌吃饭,也容易随便吃几口就下桌,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或身体虚弱。分餐后,主食、蛋白质食物、蔬菜和其他食物按格盛放,能让他们每顿饭多吃几样,营养摄入自然更均衡、充足。

当然,对于习惯合餐的国人来说,下决心实行分餐并不容易,应先克服4种障碍。

1.消除“怕麻烦”的顾虑。有人一想到分餐就觉得很麻烦,比如不想清洗更多碗盘,或是单独烹调。其实分餐操作起来很简单,只要选择合适的分餐盘,把全家的饭菜烹调好,大家按需装到自己的盘子里就行,不会增加太多碗盘,通常也不需要为谁单独做饭。

2.化解“被安排”的抵触。有人觉得分餐像“按规定吃饭”,有种被限制的不适感。其实分餐是很灵活的,其本意不是逼人“吃定额”,而是帮大家了解自己吃的什么、吃了多少。另外,如果家里有人特别需要分餐,最好全家都用分餐盘吃饭,这是一种心理支持,能够减少其被孤立、被特殊对待的感觉。

3.打破“生分疏离”的误解。一直以来,合餐制承载着共享、团圆的文化内涵,分餐常被误解为疏离、生分、不够热闹……其实,饭前全家一起摆盘、互相提醒,也能吃得热闹温馨。

4.打消“一次到位”的念头。分餐初期确实要尽量规范,以清晰划分食物种类、直观控制分量,但没必要追求“一步到位”。分餐初期的重点是培养“按格取餐”的营养搭配意识,应该允许剩余或再次添加食物,逐步调整到适合的量。

总而言之,分餐不是立规矩,而是换种更明白的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