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范 立
本报记者 高嘉悦
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许多家庭都拥有了小汽车。不少老年人为丰富晚年生活,也开始学习驾驶,享受自驾出行的便利。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老年人在开车时需要格外注意安全。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范立提醒,老年驾驶员应牢记以下几点,确保行车安全。
1.选择自动挡车型。自动挡车辆操作简单,无需频繁换挡,能减少驾驶时的体力消耗和注意力分散,更适合老年人驾驶。手动挡车辆在拥堵路段需要频繁踩离合器踏板、换挡,容易导致疲劳,增加操作失误的风险。
2.尽量短途出行。长途驾驶容易使人疲劳,老年人的体力和反应能力相对较弱,长时间开车可能影响判断力和操控能力。因此,建议老年人优先选择短途出行,避免连续驾驶超过1小时,必要时可在途中适当休息。
3.避开高峰时段。早晚高峰时车流量大,路况复杂,对驾驶员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要求较高。老年人应尽量选择错峰出行,比如上午9点后或下午4点前,以减少交通压力带来的驾驶负担。
4.避免高速行驶。高速行驶时,车辆操控难度增加,一旦遇到突发情况,老年人的反应时间可能不足。因此,建议老年驾驶员保持适中车速,尽量在限速范围内选择自己感到舒适的行驶速度,确保安全。
5.减少特殊天气行车。雨雪、雾霾、夜间等特殊天气或光线不佳的情况下,或能见度低,或路面湿滑,行车风险增加。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在这些条件下开车,如需出行,可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请家人代驾。
6.驾车外出最好结伴而行。老人单独驾车时,如遇突发状况(如身体不适或迷路),会难以应对。因此,建议结伴出行,尤其是去陌生或不熟悉的地方,有同伴在旁可提供帮助,提高安全性。
根据我国交通法规,63岁以上的驾驶人(符合条件的可延迟到66岁),如持有A、B类驾驶证,应换领C1或C2驾驶证,因为大型车辆对驾驶人身体条件和反应要求更高。此外,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机动车驾驶人,应每年提交一次身体条件证明,确保身体状况符合安全驾驶要求。范立表示,老人开车并非不可行,关键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量力而行。只要注意安全细节,遵守交通规则,老人同样可享受安全、便捷的驾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