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雀巢健康科学(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一届儿童健康科学营养论坛暨第11届雀巢健康科学营养论坛成功举办。国内儿科专家汇聚一堂,围绕丰富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在智慧碰撞中解锁儿童临床营养实践创新的多元可能。
在国家大力推动儿童临床营养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本届论坛以“关注儿童营养,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直面医疗技术进步和健康需求升级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创新为驱动,助力中国儿童茁壮成长,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论坛主席、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前任主委、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蔡威教授表示:“临床营养学科已经迈入规范发展、实践创新的新时期。作为医疗工作者,如何借新技术、新政策的东风,加快创新步伐,并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到儿童临床营养实践中,切实改善患儿的健康状况,是当下需要我们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0-5岁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论坛主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龚四堂教授在《中国儿童食物过敏现状及展望》分享中指出,近10年来,国内外食物过敏管理策略已从被动回避向主动干预转变,尤其是对于轻中度食物过敏的管理。针对最为常见的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首先要遵循分级诊疗原则。多项国内外权威指南建议,深度水解配方(eHF)可作为大多数CMPA患儿的首选,仅在重度CMPA或无法耐受eHF情况下可考虑使用氨基酸配方。同时,也应适时添加辅食,循序进行“牛奶蛋白梯度引入”,从而建立起免疫耐受。
在国内,CMPA分级管理模式逐渐明确。不仅认知理念正在与国际接轨,也形成了更适合中国临床的诊疗经验和方法。目前针对牛奶蛋白过敏的配方不断发展,在最大程度回避过敏源的情况下,保证患儿症状的缓解,并不断向母乳成分靠近。长远来看,深入研究免疫反应与治疗机制,从而改进诊断方法、推动早期干预、加强对家长和医疗工作者的过敏管理培训,并进一步推动替代食品的研发和可及性政策,将成为中国儿童食物过敏诊疗的未来方向。
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因饮食、药物、感染和手术等方式引起消化道损伤和营养吸收障碍,导致营养不良,继而对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吴捷教授表示,肠内营养在改善消化道疾病患儿临床预后、减少并发症和促进生长发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早期营养深刻影响儿童近、远期的生长发育。论坛上,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毛萌教授对《生长减缓婴幼儿的追赶生长:指导临床医师的专家建议》进行了专业解读,创新提出“生长减缓”这一概念。相比于“生长迟缓”,临床采用“生长减缓”来评估儿童营养状况,更加科学、动态,也更有利于临床医生的观察和及时干预。对于生长减缓且饮食摄入不足的婴幼儿,增加营养强度尤为重要。伴有各类疾病且是配方奶喂养的患儿,若其消化系统状况和吸收能力完好,可选择整蛋白、高密度、全营养特医配方;若患儿胃容量较小且存在消化吸收问题,则考虑选择分子更小、更易于消化吸收的水解蛋白或肽类特医配方;对于配方奶喂养的患儿,建议采用营养全面、1.0kcal/ml的高能量密度特医配方,以实现健康的追赶生长。
论坛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钱素云教授等专家与百度健康郭莹楠女士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医学营养”展开了跨学科的观点碰撞。通过AI与大数据精准分析患儿营养需求、动态监测生长发育指标,以及辅助构建个性化医学营养方案,不仅能突破传统评估的效率瓶颈,更能推动营养治疗从“经验主导”向“智能精准”升级,为儿童临床营养事业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此外,本届论坛启动多个重点项目,从专业能力强化、诊疗经验分享、公众科普深化等多个维度发力,为守护中国儿童的健康未来持续赋能。
在儿童临床营养需求趋于复杂化、多样化的当下,雀巢健康科学营养论坛持续发力,打破学科壁垒,广泛凝聚跨界智慧,协作攻克难点,推动构建起高效、规范、完善的支持体系,朝着“助力健康中国”的宏伟发展愿景大步迈进。
雀巢健康科学凭借遍布全球的科研力量,打造了针对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儿童生长发育、肠内营养、罕见病等不同疾病类型全面且丰富的产品线,特别是在罕见病领域,公司持续研发创新的临床营养产品,覆盖多种先天性代谢疾病,并参与多项罕见病公益行动,减少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同时通过跨境合作持续引入全球创新产品,推动国际前沿营养解决方案加速惠及中国患儿及家庭。
雀巢健康科学大中华区业务负责人顾欣鑫女士表示:“我们将坚持‘营养成就非凡健康’的理念,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长远目光持续深耕,从提升营养素养、人工智能赋能、下沉市场拓面、创新产品研发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为儿童临床营养事业注入发展动能。以论坛为纽带,我们愿用营养守护每个生命绽放活力光彩,助力中国医学营养持续发展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