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 孙东升
平衡能力作为每个人最基本的一项运动能力,常常被忽视,却与健康息息相关。平时只需做一个“闭眼单脚站立”的小动作,就可为心脏、大脑甚至寿命提供健康预警。
为了测试平衡能力,科学家设计了很多简单易行的方法。第一种是闭眼单脚站立法,普通人应能保持10秒以上;有研究显示,闭眼单脚站立每减少1秒,相当于身体“老化”0.7年。第二种是伸手够物测试,即站立时向前伸手,能摸到超过25厘米(约一个矿泉水瓶的长度),说明动态平衡能力较好。第三种是坐站转换测试,即能在30秒内站起、坐下超12次,说明平衡与肌力的协同能力较好。这些测试看似简单,却能反映神经、肌肉、关节的协同效率。
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平衡能力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心脑血管系统的潜在问题。一是心脏病风险。研究显示,无法单脚站立10秒者,10年内死亡风险增加84%,其中心脏病风险升高50%。平衡差的人下肢血流往往不畅,心脏需要更费力地泵血,长此以往会加重心脏负担;调节平衡的自主神经失调,会引发血压“过山车”,损伤血管内皮,影响心脑血管健康。二是中风风险。中风患者中有83%的人有明显的平衡障碍,平衡差的人二次中风风险是普通人的2倍。原因包括中风患者小脑平衡中枢供血不足,平衡差又会导致活动减少,血液流速减慢,进而使血栓更易形成。三是认知衰退风险。平衡能力下降者,5年内记忆力减退风险增加40%、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升高30%。
平衡异常可能与三类因素有关,第一是自然衰老。40岁起,在动态平衡维持中非常重要的前庭功能会衰退,70岁时灵敏度只剩青年时的40%;肌肉每年流失1%,尤其是下肢力量减弱,会影响平衡能力。第二是药物副作用。如吃降压药可能引发体位性低血压,使人起身时站立不稳;服用抗抑郁药,如舍曲林,可能影响神经传导,降低平衡能力。第三是生活方式不良。久坐人群的臀肌会“休眠”,研究显示连续坐2小时,会使平衡能力下降5%;长期熬夜会打乱小脑节律调节,或让人出现“醉酒步态”。
平衡不好无需过度焦虑,每天花5分钟或可练出“超稳”体质。第一种是厨房训练法,洗碗时单腿站立,每次30秒、双腿交替做2~3组。第二种是座椅体操,坐在椅子前1/3处,缓慢站起和坐下,每组做10次。第三种是睡前“足疗”,睡前练习用脚趾夹毛巾,增强足底感觉。研究表明,持续8周平衡训练可使脑血管反应性提升15%,相当于给大脑血管做“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