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朱俊俊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简称浙大二院)的手术室里,一场“生命接力赛”正在紧张进行。中国台湾男歌手TANK吕建忠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接受一场犹如器官移植领域“珠穆朗玛峰”的心肝同期联合移植手术。这台亚洲首例针对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肝功能衰竭的联合移植手术,不仅牵动着医疗团队的心,更承载着一位音乐人重获新生的希望。
TANK的音乐之路充满传奇色彩。2006年,他的首张创作专辑《生存之道》创下10万张销售纪录,横扫各大音乐榜单。然而命运弄人,就在事业如日中天时,家族遗传性心脏病让他在舞台上突然晕倒,不得不植入心脏起搏器,从那以后连大声唱歌都成了奢望。更令人痛心的是,他的姐姐因同样的遗传疾病猝然离世。近20年来,这位音乐人带着心脏起搏器辗转两岸多家医院,却始终未能找到能根治的方案。
2024年3月,TANK来到浙大二院时,病情已经极度危重。检查显示他同时患有肥厚型心肌病、肝硬化以及心力衰竭。心脏疾病的长期影响已严重损害其肝脏功能,传统单一器官移植根本无法解决他的问题。浙大二院院长王伟林教授召集多学科团队反复论证后,决定挑战医学极限——实施心肝同期联合移植。
等待器官的8个月里,TANK的病情持续恶化。从最初的胸闷腹胀,到需要轮椅代步,再到每日引流5升胸腹水,最后发展到只能通过鼻饲维持营养,不得不依靠升压药物维持生命体征,凝血功能也出现严重异常。2024年11月21日,一位特重度颅脑损伤致脑死亡者无私地捐献了器官。浙大二院肝脏移植王伟林教授团队、心脏移植董爱强教授团队、麻醉手术严敏教授团队、重症监护室黄曼教授团队以及护理团队等多方通力协作,为TANK进行了心肝同期联合移植手术。面对患者心脏肥大、肝硬化严重、门静脉高压等多重挑战,医疗团队创新采用体外循环—ECMO辅助过渡的血流管理策略,并运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式,在心脏移植后无缝衔接肝脏移植。麻醉团队精准调控体温,护理团队严密监控各项指标,最终在12小时内完成了这场高难度手术。
术后康复同样充满挑战。TANK在重症监护室的期间,医疗团队成功克服了他身上出现的移植器官功能延迟恢复、双重免疫抑制平衡等难题。2025年4月7日,TANK已康复出院。这场成功的手术不仅创造了亚洲医学史的新纪录,更展现了多学科协作的医疗力量,为复杂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