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四川成都,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群贤毕至,由资阳市人民政府携手四川省口腔医学会等4家机构主办的2025中国牙谷产业发展大会在此盛大启幕。来自中华口腔医学会、全国各省级学会的专家学者,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金融机构负责人等500余人共襄盛会,共绘口腔医疗产业新蓝图。
战略签约:构建产业生态新高地
会上,资阳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校地协同创新”进入新阶段。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现场授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中国口腔医学协同创新平台”称号,中国牙谷则获颁“共创单位”殊荣。项目签约环节亮点纷呈,资阳高新区与天津微齿馨隐形矫治器、广东中晶照明睑板腺治疗仪等12个重点项目达成合作,涵盖数字化矫治、智能诊疗设备、生物医用材料等前沿领域,协议总投资额突破15亿元。
产业蝶变:从蓝图擘画到全球标杆
“这八年,我们完成了从产业荒漠到创新高地的历史跨越。”资阳市委常委、市国资委党委书记郑小清在主题演讲中,以“产业、创新、审评、人才、环境”五大维度解码中国牙谷的成长密码。2016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号召,在资阳落子布局全国首个口腔装备材料全产业链基地。历经八载耕耘,这里已崛起为拥有143家企业的国家级产业集群,注册证数量跃居中西部第二,形成覆盖4大类设备、5大类材料的完整产品体系。2024年实现产值近40亿元,“资阳造”产品远销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书写了“一颗牙撬动千亿产业”的传奇。
创新引擎:打造硬核科技策源地
在“数智齿代”分论坛上,中国牙谷展示的科技创新矩阵引发关注。占地3万平方米的科创中心配备30个小试孵化单元和4个中试平台,构建起“研发-中试-转化”全链条体系。检验检测中心不仅获得国家级CMA资质,其10米法电磁兼容实验室更是填补西部空白。
更令人瞩目的是,牙谷与华西口腔共建的协同创新平台已孵化23项专利技术,其中“智能咬合分析系统”“纳米级义齿材料”等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中国牙谷产业园相关负责人透露,牙谷正在筹建口腔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计划三年内突破10项“卡脖子”技术。
服务革命:跑出全球最快审批速度
“在牙谷,三类证最快103天就能获批。”某企业负责人在分享时感慨。依托国家器审中心四川创新服务站等平台,资阳首创“三证加速”服务体系:一类证当日办结、二类证免排队受理、三类证专班跟进。通过建立检验检测联盟和临床转化快速通道,产品注册周期较常规缩短60%,审批时效领跑全国。同时推出的“厂房即产房”模式,让企业实现“签约即投产”,项目落地周期压缩3-6个月。省政府配套出台的《支持中国牙谷发展若干政策》,更从土地供应、税收优惠到市场拓展构建全方位扶持体系。
人才矩阵:锻造产教融合新范式
在人才战略分论坛,资阳口腔职业学院院长披露了一组数据:学院与牙谷企业共建10多个特色专业,开发数十门定制化课程,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这种“入学即入行”的培养模式,每年为产业输送2000名左右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牙谷已建立院士专家智库,聘请10多位学科领军人物担任战略顾问,并实施“候鸟专家”计划,吸引华西口腔专家定期驻企指导。通过《中国牙谷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累计引进硕博人才860余名,形成“基础人才本地育、尖端人才全球引”的良性生态。
未来图景:剑指世界级产业集群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牙谷提出“三个全球标杆”建设目标:到2027年建成全球最大口腔器械生产基地,培育5个国际知名品牌;到2030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主导或参与制定20项国际行业标准;到2035年建成世界口腔健康产业创新枢纽。为实现这一愿景,资阳高新区将重点布局人工智能辅助诊疗、3D打印个性化义齿、干细胞牙髓再生等前沿领域,规划建设国际口腔医疗大数据中心,打造永不落幕的“云上牙谷”。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会上,郑小清向全球发出邀约:诚盼业界同仁共绘口腔产业新版图,共享万亿市场新机遇。随着大会落下帷幕,中国牙谷这艘产业巨轮,正以创新为帆、以实干为桨,向着“世界口腔产业第四极”的宏伟目标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