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县域,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人口的医疗消费需求。区县级医院,作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核心环节,担当着县域居民健康“守门人”的重任。县域医共体,通过将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的乡镇卫生院连接起来,更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关键路径。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傅卫在一场发布会上明确指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将在全国范围内由试点阶段转为全面建设阶段。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既是政府层面的政策纲要,也是基层县域自身发展的刚性需求。但是医共体的建设,不只需要政策“大脑”指明方向,更需要能帮基层县域把能力提升上去,把质量抓上来的“抓手”。
2025年4月25日-27日,第七届中国健康县域大会暨县域医共体人工智能生态建设大会在北京召开,数坤科技携数智基层解决方案亮相,在这场县域医疗领域的年度盛会中,与全国县域医疗管理者、学科带头人、技术先锋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基层医疗的新路径,为基层县域医疗数智化转型和健康中国建设保驾护航。大会上,数坤科技共同发起成立“县域医共体人工智能生态学术联盟”,并荣获“2025助力基层医疗发展年度品牌”。
基层医疗,“前线”吃紧
当前,基层县域医疗仍存在诸多痛点,这些问题从患者端、医疗机构端一直延伸到卫健委管理层。
患者端,居民在家中进行健康管理时,由于缺乏专业指导,难以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干预,同时也很难便捷地获取辖区内的医疗资源。
基层县域的医疗机构同样面临困境,医生数量不足,诊疗水平参差不齐,诊疗效率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使得许多患者不得不舍近求远,前往大城市就医。
而卫健委管理层则面临数据管理难题,缺乏对辖区内医疗实时数据的有效掌握,也缺少精准分析数据的工具,难以做出科学、精准的决策,进而影响整个区域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针对以上痛点,基于“数坤坤”多模态医疗健康大模型,数坤科技打造出数字医生智能体团队,这一团队精准服务于基层县域医疗的各个主体、各个环节,有的放矢地提供解决方案,致力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民众。
在患者服务环节,大模型可以与医院或当地的卫健服务端口深度整合,通过智能体和智能终端设备,在报告解读、常见就医和健康问题咨询等场景中,为县域居民提供7×24小时的“私人医生”服务。
配备大模型的智能终端设备,不仅能实时解答健康咨询、解读体检报告,还能提供精准的导诊分诊和便捷的预约挂号服务。而且,智能终端设备会将居民的健康数据实时同步到社区公卫平台,方便医生远程监测居民的健康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医生就能主动介入,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遇到紧急情况,居民只需一键操作,设备就能呼叫120,并自动上传定位和症状信息,为抢救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
数字筛查、影像、急诊、随访医生和监管助手
无论医疗人才还是管理人才,基层县域都普遍匮乏。依托大模型打造的数字医生智能体团队,能够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卫健委提供“不眠不休”的高水平助手,形成中坚力量的有效补充。
第七届中国健康县域大会上,数坤科技创始人、董事长毛新生受邀做开幕致辞。他提到,我们今天已经可以做到让县域医院全面的AI化、数字化,实现整个区域内的医防融合和分级诊疗,从而形成数智医共体。其中,对基层的人工智能实践,有三个关键词:精准下沉、授人以渔和共建共赢。未来将继续用数坤坤多模态医疗健康大模型为县域医共体数字化升级打造“数字医生团队”。
“数字筛查医生”用“一扫多查”技术,能筛查出肺结节、肺炎、心脏钙化积分、肌骨病变等多项疾病;“数字影像医生”能看懂CT、MR等影像、理解查体数据、从中找到病灶,审慎思考后给出判断,最后用医学语言制定出一个准确的治疗方案;“数字急诊医生”基于大模型分析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数据,涵盖病历、影像、检验结果,快速实时的提示潜在疾病风险、用药禁忌,给出全面准确的综合诊断结果;“数字随访医生”针对家庭医生与慢病管理需求,可批量发起语音外呼随访任务;“数字监管助手”则是通过搭建基层县域数智监管平台,汇总全区检查检验数据、覆盖居民数量及各医疗机构运行情况,实现区域“防、筛、诊、疗、管”全流程数据可视化。卫健委可直观掌握病种分布、诊疗效率、公卫项目进展等关键指标,为科学决策与精准监管提供全方位数据支撑。
“县域医共体人工智能生态学术联盟”成立
本次大会上还成立了“县域医共体人工智能生态学术联盟”。数坤科技CTO郑超在联盟成立仪式上发表宣言,并随后进行了题为《大模型助力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的分享。他表示,数坤坤大模型将带来全面的医疗智慧化,量身制定“数智医院”普及方案,从医、教、研、管全流程赋能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数坤科技持续深耕基层县域医疗“最后一公里”,让AI如根系般扎入基层土壤,以技术创新践行“让优质医疗触手可及”的使命。
在湖南省辖县级市宁乡,帮助宁乡市人民医院快速提升卒中中心能力建设,实现了诊疗能力水平大幅提升。在卒中中心成立之初,患者从入院到溶栓的时间(DNT)需要80分钟左右,如今,这个时间被缩短到了平均42分钟,急性脑血管救治成功率已达98%,使救治更加精准、高效、快速。宁乡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成为了全国县市级医院中唯一一家在短短三年时间就通过评估的国家“高级卒中中心”。
在河南省辖县级市巩义,帮助巩义市人民医院提升了心脑血管检查的效能,以前县域医院做不了的或者难度极大的影像诊断,通过AI就能够实现,并让检查数量成倍增长,而医生的工作时长并没有随之增加。除此之外,AI还能给帮助县医院医生对接乡村卫生院的影像数据,将AI技术、医生和乡村三者深度融合。通过AI协助医生进行远程诊断,让基层就医群众就近享受到更为精准、便捷的医疗服务。
在安徽省利辛县,帮助利辛县人民医院建设智慧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过往每天只能做2-3例冠脉CTA检查,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现在每天可以做到几十例,利用AI技术帮助利辛县170万人民群众进行冠心病的早筛和早诊。利辛县人民医院也名列《“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县医院名单》,成为首批“千县工程”示范单位。
在河北省南皮县,沧州市第四医院(南皮县人民医院)用上了“数坤坤大模型智算一体机”,正在建设全国首个“数智县域医共体”。其以深化系统整合与数据赋能为核心,通过整合县域内检验、影像等数据资源,构建全域医疗大数据平台,实现“一人一档、一病一策”的精准健康管理,通过“AI+专家”模式,为基层医护人员注入“智慧血液”。
在苏州市吴中区,与当地卫健委打造了“吴中区数字人体智慧健康服务平台”,在全区14家医院投入运行。其以AI赋能基层为目标,从冠心病、肺癌、脑血管病等入手,向区域的基层医疗机构派驻数字医生智能体团队,为辖区内11万重点人群提供相应病种的AI智能诊断及风险评估。作为当地的民生实事项目,项目自实施以来吴中区基层冠心病、肺癌早期发现率分别提高30%和20%。
而在偏远的四川省凉山州,其超声AI系统与设备在当地的妇幼保健院应用,帮助适龄妇女就近、就地开展乳腺癌筛查,弥补了基层人员不足、能力不够、质控不强的短板,能够更早地发现、识别和诊断乳腺疾病,提升早筛早诊率,用AI之能量守护基层女性健康。这一行动已入选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中心牵头实施的“两癌”综合防治项目。
在本次会议期间,河北省沧州市第五医院(沧州青县人民医院)也与数坤科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AI影像诊断技术引入县域,提升基层医院的胸痛、卒中中心建设水平,以大模型赋能全院数智化升级。
总的来说,全国各地的基层县域医疗发展,在医疗服务质量、诊断效率、疾病管理等方面均实现了全方位提升,也为更多基层医疗机构的变革提供了成功样本。通过数智化手段重构服务模式与管理体系,基层县域医疗正在书写医疗科技与普惠交相辉映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