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老字号”药堂,纷纷办医馆

受访专家:中国医馆圈资深策划人、中国孔院特约中医讲师   李增辉,本报特约记者   徐  军

老字号药堂在中医传承和中医服务专业化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不少百年老字号选择开新馆、求创新,迎来复兴浪潮。比如,孙泰和国医国药馆在去年底宣布旗下全新品牌“全衡康复医疗中心”开业,就标志着“孙泰和”老字号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又一次拓展与延伸。

老字号药堂寻求转型

《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民营中医馆(涵盖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数量已达到86317家,较上一年新增11900家,实现了16%的同比增长。根据东北证券统计,2020年中医医疗服务行业规模达5300亿元,其中民营中医医疗行业规模约600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2400~3200亿元;民营中医馆增速超20%,明显高于公立医院中医科室。而方回春堂、胡庆余堂、鹤年堂等百年老字号也如孙泰和一样,正在中医馆的传统服务模式中寻求新突破。

中国医馆圈资深策划人、中国孔院特约讲师李增辉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表示,这股中医馆的复兴创新浪潮,首先源于政策环境的改善和市场需求的转变。

国家政策层面上,从《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到《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再到《“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一系列文件的接连发布,引发了市场对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的关注。与此同时,传统药店在医保控费等政策影响下面临生存压力,传统老字号药堂需要寻求转型之路。新冠疫情可以说是中医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老百姓对其看法经历了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追捧的态度转变。这种“政策推动+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模式,使得越来越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向这片“沃土”。

拥有独特优势

在中医馆的竞争中,百年老字号展现出独特优势。李增辉说,历经岁月洗礼的老字号,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古色古香的建筑和传承有序的技艺上,更在于它们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和民众信任。“中医讲究‘追踪溯源’,要在历史中找到自己的根系。老字号药堂有传承、有历史文化积淀,受到患者信任,也会更容易取得成功。”相比之下,新兴医馆虽然数量多,更替速度也快。这种差异凸显了文化底蕴在中医传承中的重要性,也提示新兴医馆更需要注重品牌建设。

人才竞争方面,老字号同样更有底气。《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攀升至104.5万人,较上一年增加12.6万人,同比增长13.8%。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中医行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但对大部分患者来说,看中医通常更青睐于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李增辉告诉记者,中医界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部分医生自带患者“流量”,日接诊量可达六七十人甚至上百人;有些医生技术精湛,患者却寥寥无几。可见,招聘名中医、留住名老中医始终是中医馆发展的核心议题,甚至可以说,一位享受盛誉的中医师能够振兴一家医馆。因为有着相对完善的师承体系和品牌号召力,老字号医馆在中医人才培养方面具备了天然优势,也就更容易吸引和留住患者。

有疗效的医生是好医生,但这不仅考验着医生本身,还考验中药的质量。中医里有句俗语说,“良方假一味,名医也白费”。中医馆要保证诊疗效果,就需要有稳定、高质量的中药材供应。相比新兴医馆,老字号医馆在整个产业要素上更全面,也就更有竞争力。

吸引年轻人很重要

面对新消费时代的挑战,如何吸引年轻群体成为中医馆需要考虑的一大课题。比如,4月13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胡庆余堂推出的“中药咖啡”等新品引发关注。他们此前推出的胡柏雪梨常润膏,基于医馆数十万病例的大数据分析而来,也备受瞩目。但李增辉认为,当下而言,中医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仍是中老年人,年轻群体比例虽然有所增加,整体依然不高。中医馆需要进行一些年轻化尝试,却也不能丢了根本。诸如“中医馆+奶茶店”这样的创新尝试,看似新颖,却难说是不是长久之计。中医馆要真正赢得年轻人青睐,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创新。

比如,营销层面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进行精准引流;服务体验上可以开展装香囊、制香薰、做养生丸等文化体验活动,吸引年轻人关注;中医馆还可依托互联网,为患者打造更为便捷、高效的在线咨询和预约服务,进一步优化患者的就医体验;在业务拓展方面,可以与学校合作开展中医药研学项目,打造中医药卡通IP等。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年轻人普遍存在的亚健康问题,开发适合的诊疗调理项目,让年轻人真切感受到中医药的实用价值。“无论老字号中医馆还是新中医馆,踏实做事是关键,急功近利者是不可能经营成功的。”李增辉最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