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肝脏出问题,血压跟着急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二科副主任医师 尚青华 □杜健鹏

“脾气爆,肝火旺”“肝血足,人不老”……肝脏在维系人体健康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黄帝内经》称肝脏为“将军之官”,认为其有统帅全身气血、主疏泄、藏血的功能。肝脏一旦发生病变,会影响全身气血,累及五脏六腑。临床发现,肝脏与血压的关系最为紧密,高血压的高危因素都与肝脏有关。

1.肥胖。肝主疏泄,负责调节全身气机、促进新陈代谢,若肝气郁结,会导致气滞、脾虚、痰湿,进而形成肥胖。体内脂肪堆积,尤其是内脏脂肪过多,会通过激素分泌异常、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等机制,导致血压升高。

2.焦虑抑郁。肝主情志,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条达则情绪平和,肝气郁结则易生焦虑、抑郁等情志疾病,引发高血压。此外,情志病变容易诱使人养成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这些同样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3.睡眠差。肝血充足则魂有所归,睡眠安稳。肝血不足则易失眠多梦、精神不济,而长期失眠容易引发血压升高。

4.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后高血压发病率陡然升高,这与肝密切相关。“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绝”,此时女性肝肾阴虚,影响血压调节功能,加上内分泌系统紊乱,肝气容易郁滞,造成情绪抑郁,也会升高血压。

单从传统医学角度看,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也与肝密切相关。

肝阳上亢。长期情绪压抑、肝气不疏,肝郁日久化火,导致肝阳上亢、气血逆乱,引发血压升高,表现为头晕头痛、面红耳赤、脾气暴躁易怒、舌红苔黄,治疗宜平肝潜阳、清肝泻热。

痰湿壅盛。肝气郁结,横犯脾胃,脾虚痰湿壅盛,肝阳夹痰湿上扰清窍,导致血压升高,表现为肥胖、头重如裹、舌淡暗苔厚腻,治疗宜健脾化湿、平抑肝阳。

气滞血瘀。肝郁日久,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络,引发高血压,表现为情绪不佳、头痛如锥刺、舌暗或紫暗、舌下络脉曲张,常伴胸痛、月经有血块,治疗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肝肾阴虚。若肝肾不足,不能潜阳,肝阳上亢,就会导致血压升高,表现为耳鸣腰酸、消瘦盗汗、舌淡暗,治疗宜滋补肝肾、平肝潜阳。

如何通过养肝护肝防治高血压?基本原则是顺应肝的生理特性,调养情绪、饮食、起居等,分享一些建议。

保持情绪舒畅。学会调节情绪是养肝护肝、预防高血压的关键。建议远离负面情绪,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如锻炼、听音乐、绘画等。

饮食调摄。可将有养肝功效的药食同源之品,制成药膳或代茶饮食用。比如,可取菊花、桑叶、决明子、山楂、夏枯草等做成清肝茶;取陈皮、玫瑰花、佛手、薄荷等做成理中茶;取桑葚、葛根、枸杞、红枣等做成养肝茶;取山楂、红花、玫瑰花、红枣等做成养血活血茶;取炒薏仁、炒山药、茯苓、赤小豆、冬瓜等做成药膳粥。

按揉降压沟。耳廓背面的“Y”形凹沟即为降压沟,刺激这一区域可以辅助降压,缓解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状。操作方法是:用食指和拇指指腹沿着降压沟自上而下按摩,直至耳朵轻微发红、发热。每天早晚各做1次,每次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