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心脏也会得“脚气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梅迎晨 □主任医师 刘巍

有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叫做“脚气性心脏病”,虽然名称中带“脚气”一词,却与脚部瘙痒、起水疱等脚气病(足癣)无关。它是一种因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而引发的疾病,由于早期症状与常见心脏病相似,很容易被忽视。

我院曾接诊过一个典型病例。58岁患者张先生平时饮食单一,偏爱精米白面,很少吃粗粮和肉类。3个月前,他活动后出现心慌、气短症状。起初,他以为是年纪大了身体虚弱。不久后,他出现双腿水肿,甚至晚上躺平后呼吸困难。来医院就诊后,经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张先生心脏扩大、射血分数降低,初步考虑为心力衰竭。医生追问病史发现,他长期大量饮酒,近一年偶尔有手脚麻木、刺痛等表现,检测血清发现维生素B1数值显著低于正常范围,最终确诊为脚气性心脏病(湿型)。医生为他进行了维生素B1静脉注射治疗,配合利尿剂缓解水肿症状,同时叮嘱他调整饮食。两周后,张先生心慌、气短症状减轻,水肿消退,心脏大小也恢复正常。

维生素B1是糖代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酶,对维持心脏、神经和消化系统功能起关键作用。当人体缺乏维生素B1时,心脏细胞能量代谢异常,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逐渐扩大,引发高输出量型心力衰竭。同时,周围神经也会受损,手脚出现麻木、刺痛等。早期,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中期会出现心悸、气短、下肢水肿、心脏扩大等心脏受累表现;晚期则可能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另外,患者还可能伴有韦尼克脑病(意识障碍、眼球运动异常)等多系统损害。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以“急性肺水肿”为首发症状,易被误诊为急性左心衰竭。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脚气性心脏病整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以下几类人仍需特别关注。一是长期酗酒者,研究显示酒精性肝病患者中,约80%存在维生素B1缺乏。二是老年人和营养不良者,饮食中往往缺乏新鲜食物,不吃粗粮者尤要注意。三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如恶性肿瘤、慢性肾病等患者。四是部分母乳喂养的婴儿,若母亲饮食中缺维生素B1,孩子可能患病,表现为呛咳、发绀、心衰,甚至有生命危险。急性期患者治疗时通常静脉注射维生素B1,症状缓解后改为口服。若出现心衰症状,需纠正心衰。同时积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等原发病,饮酒者强烈建议戒酒。

生活中,预防脚气性心脏病关键是要吃对食物。第一,主食要多样化,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谷物外皮和胚芽中,建议减少精米白面摄入,增加糙米、燕麦等粗粮摄入。同时,避免过度淘米,用力搓洗会使维生素B1损失50%;煮粥也不建议加碱面,碱性环境会破坏维生素B1。第二,避免长期食用罐头、腌制食品等。第三,多吃含维生素B1的食物,包括黄豆、黑豆等豆类,猪肉、牛肉等肉类,三文鱼、金枪鱼等鱼类,花生、核桃等坚果,菠菜、芹菜等新鲜蔬菜等。酗酒者、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可定期进行血清维生素B1检测,必要时遵医嘱口服补充剂;孕妇、乳母需注意饮食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