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张蓝溪
在我国,每年约有15万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患儿需救治。开展新生儿先心病外科手术时,为了避免患儿血液被过度稀释,需要在体外循环管路中预充约100毫升的成人血制品。然而,新生儿血容量小、免疫系统脆弱,输成人血制品易引发感染、溶血甚至器官损伤等。
为降低该风险,广东省人民医院另辟蹊径,首创“脐带血自体回输技术”,该技术的实施集结产科、母胎医学诊断科、心儿科、先心病外科、体外循环室、新生儿科、输血科以及检验科等多个学科的顶尖团队。广东省人民医院先心病外科主任温树生介绍,在广东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的帮助下,先是由产科主任柳艳丽团队进行收集分娩时废弃在胎盘中的脐带血,术中再以患儿自体脐带血作为体外循环管路预充液。
输血科主任张普山介绍,“脐带血自体回输技术”关键在于建立标准化采集、储存和使用的质控流程,团队自主研发的质控体系可将溶血率精准控制在0.8%以下。温树生表示,与传统技术相比,“脐带血自体回输技术”具备三大核心优势:规避异体输血导致免疫排斥反应、疾病传播风险;不依赖血站供血,减少输血经济负担;脐带血富含干细胞,显著改善手术预后。
有了“脐带血自体回输技术”,新生儿在生命起点即可获得自体血液的保护。2024年8月30日成功完成首例至今,已有13名新生儿患者受益于这项新技术,其中8例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2例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为主动脉弓离断,1例为大室间隔缺损。此外,“脐带血自体回输技术”还助力缓解我国血液资源紧缺。据统计,该技术实施至今已节省公共血液资源1300毫升,相当于4名新生儿全身换血量。该技术填补了国内脐带血在先心病外科领域的应用空白,更开创了围术期血液资源应用和管理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