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以下简称“珠峰”项目)总结会在风景如画的杭州隆重召开,会议汇聚全国顶尖肝病专家、科研学者以及项目相关人员,围绕项目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临床经验深度交流与总结。我们从会上获悉,“珠峰”项目圆满完成目标,已帮助超过1万名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会议伊始,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厦门特宝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孙黎为大会致辞,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秘书长李增德主持开幕。
王宇理事长指出,慢乙肝实现临床治愈是当前治疗手段所能达到的理想目标,希望大家将“珠峰”项目的成功经验总结好、应用好,相互学习交流,提升肝炎防治能力和水平,为我国消除肝炎危害贡献力量。王福生院士在致辞中强调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并指出儿童在早期接受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同时,乙肝防治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更多研究和资源投入。
谈及“珠峰”项目的价值,徐小元教授在致辞中认为,“珠峰”项目用超过3万例真实世界数据,为乙肝临床治愈提供大样本证据,并形成可操作方案,培训了大量临床医生,缩小了各地区诊疗差距;而依靠“珠峰”项目成果,在全国建立的1000余家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让患者有了明确的就医路径,改变了乙肝无法治愈的观念。
作为项目的公益支持方孙黎总经理在致辞中谈到,“珠峰”项目用七年时间证明,当学界的智慧、公益组织的社会担当、企业的爱心和社会各方的关爱拧成一股绳,再高的山峰也能跨越。他表示,作为本土药企,厦门特宝生物将始终坚持公益,以患者需求和临床专家的治疗目标为中心,以科学创新为引擎,积极推动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
“珠峰”项目管理委员会主任杨希忠教授在项目工作总结中披露,鉴于我国乙肝患者众多、诊断治疗率低且疾病负担沉重的状况,2018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启动“珠峰”项目,以探索乙肝临床治愈新路径。七年来,400家医院3000余名医务人员参与,筛选慢乙肝患者43349例,入组患者33466例,截止到2025年5月底,实现临床治愈10240例,持续治疗36周以上患者,48周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33.8%,超额完成目标。谈及未来,杨希忠教授表示,将利用项目成果,将治愈及入组患者纳入慢病管理,长期随访,为中国肝炎防治事业继续贡献力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在会上欣喜分享,“珠峰”项目的开展,向全世界发出中国声音——乙肝是可治愈的,而且临床治愈率显著提升;同时解决了慢乙肝临床治愈的一系列问题,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科研成果多次亮相国际会议。
高志良教授指出,“珠峰”项目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0家医院推广,培训临床医生超7万人次,科普宣教约1000万人次,推动各地医疗水平均质化。项目获国家卫健委认可并全国推广,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已开设1051家乙肝临床治愈门诊,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与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作出重大贡献。
会上,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崔钢还宣读了项目总结通报并对先进团体及个人表彰颁奖。
在学术报告环节,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家骥教授分享了优势人群和非优势人群追求临床治愈的分阶段管理。
在“挑战与突破”主题圆桌讨论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谢冬英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傅蕾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马丽娜教授、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边巴央珍教授、贵港市人民医院吕日英教授、德阳市人民医院杨家红教授针对“未达临床治愈患者何去何从”的议题一致认为:所有乙肝患者都在临床治愈的路上,对于未达到临床治愈的患者,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综合评估,制定适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在合适的时机重启干扰素治疗追求临床治愈。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邓洪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赵平教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郭瑛教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张文华教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王丽教授、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王灿教授讨论并展望乙肝临床治愈研究方向时强调,应积极推广、应用“珠峰”项目成果、经验,关注难治人群、非优势人群的临床治愈,继续探索提高乙肝临床治愈率,减少肝硬化、肝癌发生。
最后,崔钢副理事长在大会总结中表示,将充分挖掘并深化应用“珠峰”项目丰硕成果,持续优化慢乙肝临床诊疗体系,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乙肝患者,全力推进2030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书写乙肝防控事业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