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哥本哈根成“最宜居城市”

本报驻丹麦特约记者 芓含

经济学人智库不久前发布2025年“全球最宜居城市”名单,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以综合评分98分,击败了奥地利维也纳、澳大利亚墨尔本等常年霸主,登上“全球最宜居城市”榜首。这份报告由经济学人智库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联合发布,从稳定性、医疗、文化和环境等方面,对全球173个城市的宜居程度进行评估。维也纳因住房成本上涨(过去5年增长37%)和移民政策争议,滑落榜首,与瑞士苏黎世并列第二名,墨尔本、瑞士日内瓦紧随其后。哥本哈根之所以夺冠,主要基于以下五点优势。

看全科医生几乎不用自费。数据显示,丹麦人均预期寿命达81.5岁,位于欧盟前列。荷兰2006年起开始实施新《健康保险法》,将分散的制度统一成新的强制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该国实行严格的全科医生首诊制,参保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可支付全科医生服务费用,几乎没有自付费用,且很多人与全科医生建立了几代人的信任关系,有助提升医疗服务质效。在此基础上,哥本哈根针对一些重点疾病开展个性化防治探索,比如该市2024年推行“全民免费心理咨询”计划,每年投入地区生产总值(GDP)的1.2%,用于心理健康服务。市民安娜·彼得森之前表示,自己的抑郁症治疗完全免费,社区每周还组织园艺疗愈课等活动。

公共交通设施完善。哥本哈根是碳足迹较低的城市,一方面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另一方面推行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模式。早在1987年,该市就规定所有重要功能单位都要设在距轨道交通车站步行1公里范围内。哥本哈根作为“自行车之都”,实行自行车优先规定,所有机动车都要给自行车和行人让行。全市约有83万人口,有近75万辆自行车,约六成市民选择骑车通勤,不但节能减排,还有利于健康。另外,哥本哈根目前已有90%以上的公交线路实现电动化。

环境保护与文化生活融合。哥本哈根环保和生活融合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地标建筑CopenHill。它是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兼滑雪场,每天可处理400吨垃圾,为全城供电供热,通过尖端技术实现清洁排放。其屋顶设置了490米长的滑雪道,全年向市民开放,建筑还设有85米高的攀岩墙。另外,哥本哈根暑期会推出“环保游客奖励计划”,向乘火车抵达的游客提供包括免费自行车租赁、瑜伽课程、导游服务或部分景点折扣门票等奖励。

社会稳定性高。哥本哈根的宜居与稳定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有关,包括带薪育儿假、失业救济等,及较高的自由度和较低的腐败水平。哥本哈根的社会稳定性还得益于居民特有的“hygge”生活方式,这个词代表了惬意、舒适、慢活、乐活的生活态度。常住居民玛丽表示,无论是哥本哈根灯光节还是街头派对,市政府努力开展各种活动,让人们“总有新鲜事可以体验。”

优质教育资源。丹麦是经合组织国家中,教育公共支出占GDP比例排名前列的国家。由于高福利和众多政府资金的支持,年轻人不着急就业,能在高校沉下心来学习和钻研。哥本哈根大学等公立院校对全国及欧盟学生实行学费全免政策,推行教学均质化,该国王室子女同样就读公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