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提早和孩子聊聊青春期

正面管教家长讲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卢丹丹

开栏的话:一点就着、情绪反复无常、跟家长对着干……提到青春期,很多家长头疼不已,如何跟这个时期的孩子相处?本版开设“遇上青春期”栏目,特别邀请专家为广大家长支招。

当家长还在犹豫“孩子会不会太小”时,青春期的生理信号可能已悄然出现——女孩开始乳房发育,男孩出现睾丸增大,而情绪波动、对身体变化的好奇更会提前浮现。一般来说,女孩的青春期多开始于11~12岁,男孩稍晚,从13~14岁开始。

研究显示,比起从同学朋友、社交媒体等其他渠道,青春期前从父母那里获取相关知识的孩子,更能从容应对身体和情绪变化,困惑和焦虑更少。因此,在进入青春期前,家长有必要提前和孩子聊聊这个话题。具体要聊哪些内容呢?

首先,家长可以和孩子聊聊青春期的特点,让他们提前知道,某些变化只是这个年龄段的自然特征,并非个人错误或刻意为之。早期沟通的重点是让孩子意识到身体和情绪会经历的转变,并让他们放心这些变化完全正常。很多青春期孩子和家长都受情绪困扰:孩子喜怒无常、一点就爆,家长往往敢怒不敢言、小心翼翼。但其实,孩子内心也会自责,甚至因此否定自己。如果让孩子明白这是青春期的典型特征,父母和孩子双方都会松一口气,压力也会减轻。双方还可以达成共识: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家长不将其视为针对自己,而是暂时离开冷静片刻,再处理问题。

其次,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及时回应他们的困惑。青春期的孩子面临诸多挑战:学业压力、同伴关系、家长老师的不认可、对异性关注的渴望、身材容貌焦虑,以及睡眠和情绪问题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谈话的主题。家长如何察觉孩子需要帮助呢?孩子会通过各种信号传递需求,比如常说“我有个朋友最近……”这个朋友很可能就是他们自己。此外,原本话多的孩子突然沉默、吃饭没胃口、睡眠质量下降、成绩下滑,或是欲言又止,这些也都是需要沟通的信号。

关于性的话题,部分家长觉得难以启齿,另一些则急于灌输,反而让孩子抗拒。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先通过提问了解他们已有的认知和具体想知道的内容,再针对性沟通。很多家长自顾自说一堆,结果并非孩子所需。若自己也不了解,可以和孩子一起查资料,或坦诚表示自己先弄清楚再回复,切不可敷衍。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父母回答时的态度比内容更重要。

很多家长想跟孩子多聊一点,但是多说几句,就发现把天聊死了,前一秒还感觉其乐融融,后一秒孩子生气走了,还丢下一句话:“早知道,还不如不跟你说!”为什么会这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家长喜欢站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想要通过聊天教会孩子一点什么,评价、说教、讲道理、给解决办法、希望孩子听从。殊不知,孩子对此非常反感,因为青春期孩子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相信自己无所不能,且我要自己做主。他们更希望的是,得到家长的倾听、引导,而不是控制、替他们做决定。

跟孩子谈话时,家长要多倾听少说教、多接纳少评判、多提问少给答案。当孩子谈论事情时,先全神贯注倾听,带着好奇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通过提问进一步了解细节,等孩子说完后再询问:“我可以表达一下观点吗?”双方充分表达后,再共同探讨解决方法。这样的沟通才能深入有效,既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也让他们感受到被倾听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