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九类人警惕高血压前期

主讲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杭伟健 □副主任医师 王峰   

高血压,作为我国疾病负担最严重的慢性病之一,其管理和诊断一直是公众健康的重要议题。《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发病率为27.8%,高血压人数达2.45亿,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接近50%。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人处于“高血压前期”,虽未达到确诊标准,但悄然升高的血压已经不断对心脑血管健康产生持续威胁。

血压高分为很多等级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出,高血压的分级有助于识别患者风险水平,并据此制订相应的治疗和管理计划。高血压分级时,遵循的原则是“就高不就低”,即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以血压分级更高的结果来判定。一般来说,高血压等级越高,说明血压问题越严重。

正常血压:在120/80 毫米汞柱以下。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99毫米汞柱。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100~109毫米汞柱。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毫米汞柱以上和/或舒张压110毫米汞柱以上。

血压正常高值是指血压水平高于正常值,但尚未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因此被称为“高血压前期”。有研究发现,与血压正常的人群相比,处于“高血压前期”的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的风险,均成倍增加。

一般来说,符合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的人群更应警惕“高血压前期”:1.男性超过55岁,女性超过65岁;2.主动或被动吸烟;3.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异常;4.血脂异常;5.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6.存在腹型肥胖,即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7.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8.有高尿酸血症,男性超过420毫摩尔/升,女性超过360毫摩尔/升;9.静息心率每分钟超过80次。

如果体检发现血压处于正常高值,同时有心血管风险,请立即找专科医生看诊,适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并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预防血压的进一步升高。

根据风险选择干预方式

《指南》明确指出,高血压患者的风险评估是决定干预方式的第一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压水平:根据血压的数值,高血压被分为1级、2级和3级。2.心血管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吸烟、血脂异常等。3.靶器官损害: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的损害。4.临床并发症:脑血管病、心脏病、肾脏病等。

根据上述四方面指标,可将高血压人群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治疗强度。

低危患者。对于血压处于正常高值,且有1~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或是没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1级高血压患者,调整生活方式通常是首选,包括减少钠盐摄入、控制体重、增加运动、戒烟限酒等。

中危患者。已经确诊1~2级高血压,且合并1~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除了调整生活方式外,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密切监测和定期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

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对于合并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高危和很高危。这类患者通常需要立即启动药物治疗,来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量血压得讲究方法

很多人在家自测血压时,数据总是忽高忽低,甚至因此误判病情。可见,采取科学方法测量血压至关重要。

在测量血压前,患者应当坐下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指南》推荐,使用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代替水银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在测量上臂血压时,确保上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根据臂围大小选用合适袖带,臂围大于32厘米者使用大袖带,臂围小于24厘米者使用小袖带。两侧手臂均需测量,并选取血压较高的一侧读数作为血压数值,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相隔30~60秒重复测量,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若两次读数相差10毫米汞柱以上,应再次测量并取三次读数的平均值。

此外,居家测血压建议固定测量时间,可放在晨起1小时内、晚饭后或睡前,以减少干扰,保证数值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