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范先群
开栏的话:每年的6~9月份,一批医学生将毕业走上医生的岗位,随后一批新生也将走进医学的殿堂。本报特别开辟“寄语医学生”栏目,刊载各大医学院校长的殷切致辞,为广大医学生照亮前行之路。
同学们,看到你们洋溢着青春自信、踌躇满志的脸庞,我感到十分的欣慰,无比的自豪。你们用勤奋努力收获了成功,用聪明才智铸就了梦想。今天,你们从培养医学人才的神圣殿堂学有所成,将扬帆启航,勇担重任,成就未来。老师有几句临别寄语与你们共勉。
“责任”是人生永恒的主题。责任是能力,是精神,更是品格。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人才,要立足本职、尽心尽责,恪守“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誓言;要守正创新、追求卓越,淬炼“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的信念;要勇担使命、精诚奉献,树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志向。希望你们求知若渴,刻苦训练,掌握渊博的科学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
医者的首要责任是仁心仁术,治病救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的序言里写:“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于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希望你们用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祛除病痛之苦,救人于危难之际。居其位,安其职,尽其责。时刻把病人放在心中,在精进医术、救死扶伤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医学是科学,更是“人”学,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希望你们“胸藏文墨虚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厚植高尚的品德修养,将人文精神融入职业发展,尊重生命、关爱病人,热爱医学事业,守护人民健康。
胸怀国之大者,可以让医学道路走得更宽更长。林巧稚医生把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医学事业,在半个多世纪里,她以崇高的品格和高超的医术亲手接生了5万多个孩子,造福了亿万妇女儿童。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希望你们志存高远,不懈奋斗,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期望同学们坚持创新精神,肩负起推动医学发展的责任。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医学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和扩展。启航新征程,希望你们融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新时代,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全健康理念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临床难题。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目睹白血病夺去一个个年轻的生命,他大胆求索、刻苦钻研,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该病的5年生存率从10%提高到97%以上。希望你们以临床问题为导向,重视基础研究,提高临床技能,解决医学难题,为人类健康做出突出贡献。
担当时代责任,坚持融合发展。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临床诊疗的全过程,切实推动智慧医疗创新发展。戴尅戎院士坚持学科交叉融合之路,开创医工交叉先河,解决人工关节领域重大问题。希望你们持续提升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切实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努力推动新医科高质量发展。
坚持生命至上,善于通过成果转化服务人民。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人民科学家”顾方舟教授毕生从事脊髓灰质炎防治工作,创造性研制了糖丸版的中国疫苗,使千万中国孩子免于致残,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糖丸爷爷”。希望你们坚持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诊疗技术,为人民健康事业保驾护航。
学无止境,行以致远。医路漫漫,充满崎岖和荆棘;医路求索,需要智慧和勇气。希望你们把握机遇迎难而上,使命担当尽职尽责,投身“健康中国”的伟大事业,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广领域的卫生健康服务,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同向而行的接续奋斗中闪耀青春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