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鸿捷 ¨杭州市滨江区社区学院院长 夏厚勇
本报记者 施 婕
“快快快,左前方有脚步声!”61岁的张利忠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旁边56岁的李爱霞压低声音喊道:“老张掩护我,助我偷袭成功。”6月24日下午,杭州滨江区社区学院内首届“华数”杯银龄电竞大赛正式“开打”,36名年过半百的电竞选手联网酣战,氛围紧张又热烈,“老有所乐”在这里有了具象化表达。
这场赛事源于一次创新实践。去年11月,滨江区社区学院联合一家手机游戏团队,开设了杭州首个面向55岁以上人群的银龄电竞班。消息一出,150多位老年爱好者纷纷报名,年龄最大者超过80岁。滨江区社区学院院长夏厚勇介绍,半年多过去了,课程已推广至杭州13个县市,有些老学员已进阶为电竞导师,参与“教材”的编撰,带动更多同龄人走进游戏世界。
“电竞是年轻人的游戏”——这一刻板印象正在被悄悄改写。放眼全国,多地出现银发电竞热潮:河南许昌将电竞引入养老院;成都老年大学组建银发战队;网络平台上,涌现一批大龄游戏博主,拓展养老生活的新可能。《2019中国游戏产业半年度报告》显示,我国老年玩家人数已超2500万;《2024银发人群洞察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9月,银发群体中手机游戏活跃用户达1.13亿。
走进滨江社区电竞课堂,老年学员的好状态令人印象深刻。65岁的高立英是首批学员,如今不仅编写相关教材,每周还在社区开课,原定1.5小时的课程经常需要2小时才能下课。“讨论战术时,谁也舍不得走。”她坦言:“最初接触游戏是想弄明白为什么女儿女婿能为它废寝忘食。现在我懂了,这里头有策略、有配合,赢了还有成就感。”
除了“只身加盟”外,不少人是“组队来袭”。张利忠和李爱霞是一对“电竞夫妻”,去年退休后,听说有电竞班招学员,一拍即合报了名,儿子也十分支持。从零基础到组队切磋,现在夫妻俩每天雷打不动约战1小时。“我们有分寸,绝不耽误事。”李爱霞笑着说,即使备战大赛也会严控时间。68岁的退休公务员王家新更认真,自制了一本“电竞秘籍”,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阵容搭配、装备功能,现在他唯一的“小困扰”就是担心子女说他影响孙子学习,“现在训练都挑孩子不在家的时候,绝不捣乱。”
“创办电竞班,我有3个初衷。”夏厚勇说,首先是借课程帮老年人熟练使用智能手机,融入数字生活;其次是搭建社交平台,既能加强同龄人的联系,又能促进代际互动;其三,实践表明,电竞能显著提升老年人手眼协调、信息处理、注意力等综合认知能力。他特别提到,比起广场舞、琴棋书画等传统休闲活动,电竞的“适度门槛”反而让老人更有成就感,“通过努力赢得比赛的快乐,特别有力量。”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党俊武很认可这一老年休闲模式。他指出,电竞是老年人拓展娱乐、获得成就感的新选择,同时是一项锻炼脑力、判断力等多维能力的认知训练,可延缓认知衰退,促进内啡肽等“快乐激素”分泌,调节情绪。但他提醒,老年人需善用游戏而不是被它控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沉迷。
具体怎么玩才健康?党俊武建议,老年人要以“适度”为前提:每天别超2小时,每半小时起身活动10~15分钟,避免久坐;保持正确坐姿,白天可将屏幕亮度调至50%~70%,夜晚为20%~40%,或改为护眼模式,游戏尽量设置为“大字版”;别熬夜,慢病患者更需控制情绪,输赢都别激动;最好和家人约好时间,比如避开孩子的学习时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