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服务总队高级培训师 李振华
本报特约记者 虞 晔
6月26日,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3C认证的全称为“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英文缩写CCC,是我国政府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国家安全,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2023年3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自2023年8月1日起,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管理。自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不少人反映,手上的充电宝是2023年前买的,很多没有3C标识,这几天要坐飞机出行只能临时下单购买新的充电宝。为何民航局会严管充电宝上飞机?据悉,今年以来,旅客携带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机上起火冒烟事件多发,说明旅客随身携带充电宝存在安全隐患,给民航安全运行带来输入性风险持续增大。6月13日,上海航空FM9449航班飞行过程中就有旅客携带的充电宝冒烟,该航班机组人员迅速介入处置,旅客使用矿泉水接力协助扑救,航班才最终安全降落。同时,近期多充电宝品牌发布产品召回公告,是国内有史以来召回缺陷充电宝产品数量最多的一次。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服务总队高级培训师李振华指出,充电宝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其内部的锂离子电池。这些电池使用的有机电解液具有易燃特性,一旦遇到极端温度、强烈撞击或长时间过充等情况,就可能发生热失控,导致起火爆炸。特别是那些生产工艺不达标的产品,风险会更高。
一旦发现充电宝开始冒烟、着火,李振华建议,遵循“切断—隔离—降温”三步法:立即拔除充电线,用湿毛巾覆盖着火点,阻断燃烧链式反应;用水持续浇淋,直至充电宝温度降至40℃以下,如有条件也可使用工具将充电宝放置于水盆中持续降温;如已经引燃了易燃物品,可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即使明火已被扑灭,充电宝仍可能保持高温状态数小时,应继续观察并保持通风。
要防范充电宝安全隐患,选购和使用环节同样重要。一定要购买正规品牌、有3C认证的产品;使用时避免过充过放,不要使用不匹配的充电器;非专业人士切勿自行拆解维修;如果充电宝进水或遭受暴晒,应及时送检或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