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老年大学AI课受欢迎

受访专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老年大学万寿路校区负责人   曲 兵□工业和信息化部老年大学教师   李瑞翔

本报记者   钟财芬

当下,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重塑现实生活。今年,这股热潮也吹进了各地老年大学。曾被数字鸿沟困扰的银发族们,不再满足于做时代的旁观者,而是主动走进课堂,开启了探索AI的全新旅程。老年大学的AI课程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又会给老人生活带来哪些改变?6月30日,记者走进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老年大学万寿路校区。

“用人工智能,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和模型对话,比如想知道去北京同仁医院看眼科如何挂号,直接在对话框发语音提问就行。”上午9点半,万寿路校区的AI课堂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老年大学教师李瑞翔正站在讲台上,一边举着手机,一边详细讲解如何使用AI,他的操作过程通过大屏幕清晰地展示在每一位学员眼前。教室里,24位头发花白的学员坐得笔直,有的戴着老花镜,眼神专注地盯着屏幕;有的摊开笔记本,认真记录操作步骤;有的则打开了手机的AI界面,等老师话音一落就试着发出指令。

这门《AI学习与运用》课程,是该校2025年新推出的短期课,从5月初持续到6月底,每周一次,截至6月30日已上完7节课。李瑞翔告诉记者,教学内容主要基于老人特点设计,涵盖短视频制作、老照片修复、信息获取、防范AI诈骗等,核心目标是让AI为老年生活增添便利和色彩。为确保老人能扎实掌握所学内容,李瑞翔会给老人们布置修图、做视频等实践作业,还会把每节课的上课过程用摄像机记录下来,连同文字版课堂笔记一起发布在离退休干部局公众号和学员微信群,方便老人反复学习。

63岁的任女士退休前从事信息产业工作,退休后仍关注人工智能发展,一听说老年大学开设AI课便迅速报名。她认为退休后有充足时间投入学习,了解AI知识有助跟上时代步伐,“课堂上学的技巧对生活帮助很大,比如以前老人大多习惯路边招手打车,现在用打车软件语音对话就能轻松呼叫车辆。”69岁的李女士同样收获颇丰,她说:“以前我总爱拍鸟,存的都是静态照片,现在学会用AI让照片动起来,拍的鸟儿仿佛都活了。平时孩子上班时我一个人在家,还能和AI聊天解闷。”

除该校外,全国多地老年大学纷纷开设AI课程。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的“DeepSeek+AI作图”班“开一个满一个”;哈尔滨老年大学的人工智能快速入门课上线2分钟就报满,限额44人的教室坐了60多位老年学员。

工业和信息化部老年大学万寿路校区负责人曲兵表示,老年大学开设AI课程具有多重积极意义。从心理层面看,掌握AI技术能让老人更好地适应新型社交方式,特别是通过学习制作创意图片、视频并与亲友分享,能极大提升自信心和幸福感,缓解与社会脱节的焦虑感。就实用价值而言,AI可广泛用于信息查询、行程规划、就医预约、视频编辑等场景,为老年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与乐趣,让银发族真正享受智能化时代的红利。更重要的是,学习AI过程中需持续动脑思考、记忆操作步骤,这种脑力活动能有效锻炼大脑功能,有助延缓认知衰退。

想让AI课程更适老,曲兵认为核心在于“精准”与“友好”。

内容精准。课程内容要紧密贴合老年人的真实生活场景,将实用性放在首位,覆盖信息查证、交通导航、医疗预约、兴趣创作等基础版块,同时重点讲解AI新型诈骗识别,提升老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教学友好。教学要充分考虑老人基础知识薄弱、精力不足的特点,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解;操作步骤极度细化,通过图文结合、大屏演示等可视化方式呈现;合理安排学习节奏,对重点内容反复强化,并及时发布课堂回看视频和总结笔记,确保老人能反复学习;建立课后互助社群,鼓励学员之间交流互动、互相解答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