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子宫内膜异位症,刮起“盆腔沙尘暴”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医师  黄千贻

育龄女性中,大约每8个人就有1位受到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困扰。在不孕女性中,这个比例更高,达到25%~35%。然而,从出现症状到最终确诊,患者平均要经历7~10年,常因症状隐匿或被当作“普通痛经”而延误治疗。这种被称为“盆腔沙尘暴”的疾病,正严重威胁着女性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

揭开内异症的面纱

内异症,指子宫腔内的内膜组织“迁徙”到卵巢、盆腔腹膜、肠管、膀胱,甚至肺部等部位。原本应该乖乖待在子宫腔里的子宫内膜组织“离家出走”,这些“迷路”的内膜细胞,依然保留着跟随月经周期生长、脱落、出血的特性。但问题是,它们没有正常的排出通道。于是,血液和碎片就在身体里不断积聚,形成一个个疼痛的病灶和粘连。

卵巢是最常见的异位部位,血液积聚形成充满暗褐色陈旧血液的囊肿,俗称“巧克力囊肿”。盆腔腹膜会形成紫蓝色结节,侵犯肠道时,可能出现经期便血或排便痛。极少数情况下,肺部异位会导致经期咯血。异位组织还会引发炎症,导致盆腔器官像被胶水黏住一样,相互粘连固定,严重影响正常功能。​

为什么会患上这种病​

目前最主流的解释是“经血逆流学说”。月经期时,部分含有活性内膜细胞的经血没有顺着阴道流出,而是通过输卵管倒流进入盆腔。如果这些细胞在盆腔“落地生根”并生长起来,就形成了内异症。但并非所有女性都会患病,这与多种因素相关。遗传因素影响显著,母亲或姐妹患病的女性,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7倍,特定基因变异会增加发病概率。免疫功能异常时,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异位内膜细胞,导致病灶发展。内分泌失调时,雌激素过高或孕激素抵抗会刺激异位内膜生长,肥胖、长期熬夜等危险因素会通过影响内分泌,加重病情。此外,医源性因素如剖宫产、人工流产等宫腔手术,可能无意中将内膜细胞带到手术切口(如腹壁),形成瘢痕内异症。

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内异症的症状多种多样,容易被忽视或误诊。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是最典型症状,疼痛位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阴道、会阴和大腿,经期前1~2天开始,经期第1天最剧烈,经期后缓解。约25%的患者无明显痛经,容易延误诊断。

患者还可能出现深部性交痛,因性交碰撞盆腔异位结节所致。30%~50%的患者合并不孕,多因盆腔粘连,影响输卵管功能或卵巢囊肿,破坏卵子生成。慢性盆腔痛表现为非经期下腹部坠胀、隐痛,劳累后加重,部分患者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月经异常。异位内膜侵犯特殊部位时,会出现经期便血、排便痛、尿频、尿痛,甚至血尿等症状。

揪出“真凶”,接受个性化治疗

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内异症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病灶并活检。术前可通过经阴道超声初步判断,其对卵巢巧克力囊肿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根据腹腔镜下看到的病灶范围、大小、深度以及粘连的严重程度,将内异症分为四期(I期微型~Ⅳ期重型)。需要强调的是, 分期反映的是病变的解剖范围,并不完全等于疼痛程度。疼痛感受还受病灶位置(如侵犯神经)和个人疼痛敏感度影响。

内异症治疗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年龄、症状、病灶范围和生育需求制定方案。药物治疗用于缓解症状和抑制病灶生长,非甾体抗炎药可止痛但不控制病灶。口服避孕药适用于轻症患者长期维持;GnRH激动剂能快速缩小病灶,长期使用可能引发更年期症状,需配合雌激素缓解;地屈孕酮副作用较小,可有效抑制内膜增殖。此外,地诺孕素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孕激素,能强效抑制异位内膜生长、减轻疼痛、缩小病灶,同时副作用相对温和,目前已成为长期管理内异症、预防复发的重要药物选择之一。​

手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卵巢囊肿直径≥4厘米、合并不孕或疑似恶性肿瘤的患者,腹腔镜手术为首选,可清除病灶、分离粘连、剥除囊肿。无生育需求的重症患者,可考虑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但会导致永久绝经,需谨慎选择。对于内异症导致的不孕患者,辅助生殖技术非常重要。腹腔镜手术后尽快尝试试管婴儿,有助于抓住术后半年到一年的“黄金受孕期”。需要了解的是,与单纯因输卵管问题不孕的女性相比,内异症患者做试管婴儿的成功率(着床率、活产率)可能会低一些(约低20%),因此需要医生制定更个体化的促排卵和胚胎移植方案。​

长期管理与预防建议​

内异症容易复发,术后5年复发率达40%~50%,需要长期管理。术后用药维持可将复发率降至20%以下。有生育计划者应尽早妊娠,孕期激素能抑制病灶生长。定期复查超声和CA125,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预防需要避免经期剧烈运动和性生活,减少经血逆流;保持健康体重,避免长期高脂饮食;减少宫腔操作,做好避孕降低人流次数;有家族病史者,应更早进行妇科检查,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子宫内膜异位症虽不直接致命,但带来的慢性疼痛和不孕问题,深深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当痛经越来越重、尝试怀孕屡屡受挫时,千万不要再简单归咎于“体质问题”而默默忍受。请及时寻求专业妇科医生的帮助,请记住,你并不孤单,积极面对,科学治疗,可以让这场肆虐盆腔的“沙尘暴”逐渐平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