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佛山全力阻击基孔肯雅热

本报记者 牛雨蕾 钟财芬

7月的广东佛山,气温持续攀升,比天气更灼热的是基层社区的防疫战线。截至7月26日24时,广东省已累计报告4824例确诊病例,均为轻症。目前,国家疾控局工作组已进驻广东省佛山市。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指出,目前南方部分地区仍处于控制疫情的有效窗口期,如果及时采取有效迅速的措施,能阻止感染风暴的进一步形成,阻止病毒向周边区域扩张。7月26日,《生命时报》记者赶赴今年我国首例基孔肯雅热报告社区——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腾冲社区。

社区:为每家每户免费配备防蚊物资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1952年首次在非洲东南部被发现。蚊子叮咬感染者后,病毒会在蚊子体内繁殖,蚊子再叮咬健康人时就会传播病毒。该病不会通过日常接触、空气或飞沫在人际间传播。人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后,潜伏期为1~12天,3~7天较为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疼痛和皮疹,目前多为轻症,对症治疗即可。由于该病毒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暂未发现人传人病例,因此遏制疫情传播的重点在于防蚊灭蚊。

腾冲社区是今年我国首例基孔肯雅热报告社区。腾冲社区居委会主任陆培浩的办公桌上,摊开着最新修订的防蚊宣传册。他告诉记者,自7月9日发现首例病例后,“防蚊战”就没停过。在腾冲社区居委会大厅,蚊香成箱堆放,桌上还摆放着杀蚊烟片、驱蚊花露水、防蚊喷雾等。陆培浩介绍,社区已为每家每户免费配备防蚊物资,工作人员外出排查前也会进行防护。

当前,腾冲社区2171户被划分为20个大网格和74个小网格,每个网格会安排一位健康管理共同体工作人员(当地医疗系统人员),以此为基础科学调配人力。入户组有30人,被分成10个小组,每组由1名村民带路,搭配2名先锋队队员,每天进入所负责网格的居民家中,点对点宣传防蚊知识,并排查水生植物、积水容器等隐患,发现小型蚊虫孳生点当场清理,大问题则拍照反馈给清理组,同时根据需要发放防蚊物资。孳生地清理组同样由30名工作人员组成,分成5个小组,配备6台拖拉机转运杂物,专门根据入户组反馈的问题精准消杀清理。

记者跟随入户工作人员走进居民刘女士家,蚊香气味扑面而来。这是一栋4层楼房,从底层一直到楼顶天台均点着蚊香。刘女士说,家里最近24小时都保持这样的状态,一天至少要换4盘蚊香。“社区早就给我们发了防蚊喷雾,自己也备了不少防蚊液和杀虫剂。工作人员每天都上门宣传,我们都知道该怎么做。”一旁的入户工作人员仔细检查楼上楼下每个角落,查看是否有瓶罐积水情况,最后确认刘女士无不适状态,做好记录才离开。

陆培浩表示,经过不懈努力,社区防蚊成效渐显,暂无新增聚集性病例。如今走进社区,随处可见居民主动点起的蚊香和清理后的整洁院落,不时还能碰到清理组工作人员载着杂物驶过,或背着喷雾器进行消杀。这是“群防群控”的生动写照,正如居委会门口横幅所写的那样:全民动员全力以赴,打赢疫情歼灭战。

医院:一天6轮核酸检测,缩短诊断时间

为有效应对基孔肯雅热疫情,佛山市顺德区指定53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3696张防蚊隔离床位严阵以待。7月28日,记者走进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实地探访基孔肯雅热就医全流程。

进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前往发热门诊的路上,随处可见“基孔肯雅热(留观区)”就诊导引牌。在门诊大厅,零星几位市民正按照指引有序就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白红莲告诉记者,多数合并发热、皮疹、关节痛的市民,会先前往发热门诊或对应专科(皮肤科、骨科等)就诊。接诊医生若考虑市民存在基孔肯雅热风险,会立即开具血清检查单,快速辨别并安排核酸检测。市民抽血后需在留观区等待结果,阴性市民可离院,阳性患者则会被转诊至感染科安排住院。记者留意到,从市民进入医院到完成抽血移至留观区,整个过程衔接顺畅,用时不到半小时。

独立留观区内,不少市民正耐心等待检测结果。因检测需要3小时左右,医院贴心准备了点心、牛奶、免费三餐等;考虑到等待期间的需求,留观室还配备了无线网络、充电器、休息床位等。白红莲介绍,为加快检测效率,医院实行一天6轮核酸检测(每4小时一次),最大限度缩短患者滞留时间,尽快明确诊断结果。

在感染科隔离病区,走廊内外都安装了固定的纱帘、纱门,病房内统一悬挂着网孔细密的蚊帐,隔绝蚊虫侵扰。白红莲介绍,感染科共有69张床位,其中51张用于基孔肯雅热救治,目前在院患者保持在45人左右。

住院第4天的梁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就诊经历:“7月24日发现红疹和关节痛后,第二天就来医院了,确诊后医护人员全程引导住院,入院第二天症状开始好转,现在体温正常,关节也不怎么疼了。”她表示,根据医护人员的监测,自己有望在一周内出院。白红莲补充道,患者一旦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以对症为主,如发热按需服用退烧药,关节疼痛使用止痛药。多数患者病程在7天以内,出院需要满足症状消失、核酸转阴,极少数高龄患者需结合核酸结果延长观察。“只要做好防蚊灭蚊、及时就医,不用过度恐慌。”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姜骏介绍,基孔肯雅热疫情发生后,医院快速成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小组和院感防控小组,制定救治应急预案、医疗救治方案和院感防控指引。在病例救治环节,从患者接诊、开单检查、留观、入院到转运,实行全过程闭环管理。感染科和儿科备有90张床位,后续还有200张随时可用。截至7月28日,该院收治基孔肯雅热患者132例,72例出院,登革热患者3例,1例出院。此外,医院与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三级传染病医院)、顺德区乐从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若有重症患者转至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轻症患者按需转至下级医院,专人专车无缝衔接,没有出现床位不够的情况。

气候变暖,遏制蚊媒疾病是长期任务

7月25日,广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当前防疫工作处在攻坚关键期,前期防控措施效果正在显现,但要清醒看到基孔肯雅热病毒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叠加汛期台风、降雨等天气影响,做好后续工作依然面临复杂严峻挑战,丝毫不能掉以轻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传染病防控领域首席专家何剑峰表示,患有代谢性疾病的老人、孕妇等重点人群需特别注意。大众一旦在佛山、广州等地出现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切勿拖延。

何剑峰表示,作为一种蚊媒传染病,只要当地有孳生环境,就能快速传播。当前,我国南方地区正值高温多雨季节,非常适合白纹伊蚊繁殖。广东居民尤其喜欢在房前屋后、阳台上种植水生植物,也为蚊子孳生提供了适宜环境。再加上与登革热相比,基孔肯雅热病毒在蚊子中复制速度快2~3倍,大大加快了蚊子从叮咬感染者到传播病毒的时间。因此,今年夏天基孔肯雅热较为突出且传播速度更快。

世界卫生组织7月22日就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受气候影响,基孔肯亚热等蚊媒疾病也将对全球其他国家造成影响。西班牙一份报告称,过去由蚊子传播的登革热等疾病,主要出现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随着全球变暖加剧,更久的炎热天气扩大了蚊子传播疾病的季节窗口;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洪水也会提供更多潮湿环境,成为蚊子的繁殖地。若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到本世纪末,受蚊媒疾病影响的人数将达到47亿。

何剑峰认为,蚊子寿命短(约20天),但繁殖力极强,打赢蚊媒战的关键在于清除蚊子孳生地。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和病媒生物防制科科长游建文号召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翻盆倒罐清积水。检查并清理家中、院落、阳台、天台、露台等处所有可能积水的容器,如花盆托盘、闲置桶罐、废旧轮胎、塑料布褶皱、屋顶排水槽,确保无积水,储水容器务必加盖。

水生植物转土培或勤打理。富贵竹等常见水生植物的容器是蚊子的温床,建议改为土培。若坚持水养,必须每3天彻底换水一次,并仔细刷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清除附着蚊卵。

做好个人防护。家中安装纱门纱窗,睡觉使用蚊帐。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浅色长袖长裤,减少在伊蚊活跃高峰时段外出,如日出前1~2小时、日落前后1~2小时。切勿在树荫、草丛、积水等环境长时间逗留。暴露皮肤或衣物(袖口、裤脚、衣领)可使用含避蚊胺或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驱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