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奥地利特约记者 赵朱雪子
近一段时间,全球多国麻疹疫情高发。美国7月23日公布数据显示,39个州累计确诊麻疹病例1319例,是2024年全年确诊病例(285例)的4.5倍多,为1992年以来的最高值,创近33年来新高。欧洲形势同样严峻,2024年确诊麻疹病例12.7万余例,是自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法国去年麻疹病例较2023年增加3倍。另外,蒙古国、菲律宾和越南等国今年报告的麻疹病例与去年同期相比急剧上升,其中蒙古国麻疹确诊病例超1万例。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麻疹病毒潜伏期为7~14天,患者可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及红疹,若发生并发症,可致严重肺炎或脑炎,甚至死亡。预防麻疹的最佳方法是接种两剂针对麻疹病毒的疫苗,也就是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MMR疫苗)。
麻疹疫情之所以在多国“抬头”,归咎于以下原因。第一,疫苗接种率下降。欧盟多国MMR疫苗接种率低于95%这个群体免疫最低阈值。以英国为例,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2023~2024年数据显示,全英仅84.5%的儿童在5岁前完成两剂接种,其中伦敦接种率为73.3%。第二,新冠疫情期间免疫中断。疫情中,多国常规儿童免疫项目被大规模推迟,导致“免疫空洞”形成。第三,疫苗犹豫与错误信息传播。反疫苗群体、社交媒体上的阴谋论导致公众对疫苗安全性产生误解。英国广播公司刊文称,1998年发布的所谓“麻疹疫苗与自闭症有关”的研究早已被证伪,主要研究者的行医资格已被吊销,但相关谣言仍在传播。同时,由于此前广泛的疫苗接种计划曾有效控制麻疹,部分家长误认为麻疹已被根除,低估了该病危害。第四,国际旅行与病例输入。国际游客或返乡人员未及时接种,可能带入麻疹病毒引发传播。
当前,多国已采取多项应对麻疹的措施。比如,英国利物浦启动“紧急疫苗门诊”,想要接种者在急诊室就可即刻接种;多地设立补种移动诊所。蒙古国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起全国儿童补种计划,并强化疫情追踪机制。美国卫生当局在重点社区部署应急疫苗供应行动;在受疫情影响社区,多州卫生部门部署移动诊所与临时接种点,并与学校、社区卫生中心合作,让未接种或漏种儿童等可快速接种。
多国公卫专家一致建议,所有未接种的成年人和儿童,特别是受麻疹疫情影响地区的人群需补种疫苗,同时强化常规免疫网络,启动“补种行动”;澄清并纠正疫苗错误信息,通过与社交平台合作、邀请医疗专家公开解读等,提升公众信任;强化跨国疫情监测与协同,对输入性病例快速响应,配置好疫苗资源和技术支援。麻疹的再暴发提醒全球免疫体系不能松懈。只有稳固群体免疫、提升科学素养,全球才能抵御下一波麻疹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