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医科大学校长 陈国强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看着同学们一张张干净澄明的青春面庞,我内心时常感叹:何惧苦雨,必迎晴空。
“干净”是立身之本,它铸就骨气,正邪绝对两立;它孕育底气,任浊浪排空,我自岿然不动。这“干净”,既在皮相,更在风骨,是行走世间的无声名片,更是对每个人都唯有一次的生命的庄严承诺。这个世界,“从俗”很容易,“干净”有难度。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同学们,不要让某些事情迷乱了你们干净的双眸,唯有时时淘洗自己的灵魂,方能让生命保持澄澈。
古人云“冠必正,纽必结”。无论中外,医者均一袭白衣,那就是“干净”的象征。犹记初到海医,我曾见有的医生趿着拖鞋查房,白衣沾着药渍。病患对我们以生命相托,我们的衣冠不正不洁,如何赢得信任?请记住——白大褂不容玷污,听诊器岂能蒙尘!正衣冠是君子之表,坦荡荡是君子之风。南海炽烈的阳光,不该成为仪容邋遢的借口;热带潮湿的海风,更应吹拂出整洁清爽的君子风度。外在的澄净,本就是内心光明的投射。
内在的“干净”,更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凛然自守,维护实验数据、病例资料真实、不可造假的底线。医学殿堂容不得半点虚假,人生道路更需时时拂拭心镜。东坡先贤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份超越物质的精神洁净,恰是我辈所求。
当你们穿上圣洁的白袍,请记得:这抹白色不仅是职业的象征,更是生命的托付。愿你们以“干净”为舟,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面容可染风霜,但眼神永远清澈;双手可沾血污,但心灵始终无瑕。此去经年,无论你们是悬壶济世还是探微科研,愿你们活出“干净”二字的千钧之力,让这份纯粹成为抵御世俗侵蚀的铠甲,成为照亮人间至善的明灯。
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前路艰辛,不乏风雨甚至海啸,我愿你们始终活得干净而精彩。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三度”,助你们追梦且圆梦。
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海南的椰树,其茁壮者能力抗台风,脊梁不断,正如医者当有直面挑战的坚韧。医者的态度,应如椰树般坚韧高耸。能力不足时,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是进步的开始。切忌成为立场先于理性、以一知半解对复杂议题发表极端观点,却坚信自己“掌握绝对真理”的网络“键盘侠”,我们更不能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而成就一己之私。请务必保持平和心态,端正态度,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锚定人生航向,让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成为你们一生的信仰。
格局决定人生的宽度。南海的浪涛,汇聚千川终成浩瀚,正如医学需要开放包容的格局。真正的医者,当有融汇古今、贯通中外的眼界。豁达是医者的境界,大度是强者的格局。未来的你们,无论是投身临床、科研还是其他,请学会与他人共担风雨、共享荣光,积极进行团队协作,破除“单打独斗”的局限——因为医学的本质,是生命的共同体。我们正处于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层出不穷的新科技,如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生命制造、脑机接口、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慧医疗等,将不断打破我们对未来的预期。无论你我,都要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终身学习。
情怀决定人生的纯度。黎族采药人常说:“草木有灵,需以诚相待。”纯度是医学的灵魂,是穿透浮华、直抵初心的赤子情怀。无论外界如何喧嚣,请守护医学的纯粹。“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医学的温度与纯度,源于对生命的敬畏与悲悯。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你们不仅是医术的操作者,更是人性的守护者。让我们不断淬炼生命的纯度,以赤子之心守护职业尊严。
让我们以温度对抗技术异化,以宽度突破认知边界,以厚度抵御职业倦怠,以纯度守护医学圣殿。每位病患都是我们虔诚服务的亲人,每次救治都成为我们生命诗篇的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