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汤永隆
本报记者 虞晔
编者的话:渴望成功却找不到方向、陷入复杂人际备感疲惫、内心总被焦虑占据……现代人这些心灵困境的根源,往往在于智慧的缺失。两千多年前,秦末隐士黄石公所著的《素书》,虽仅千余字,凝练了成名立身、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智慧,被后世称为“奇书”。其中的一些道理,至今仍能为我们破解困局、安顿身心提供指引。
成就事业要德才兼备
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素书》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功,从来都是“慢功夫”。《素书》共有六章,第一章就点明,想要施展抱负、成就事业,必须在“道、德、仁、义、礼”这五种品质上付出时间和努力。“内核”经过一番打磨后,所谓“功成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据书中描述,“道”是指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运行法则;“德”是做人做事要让自己和他人的需求得到满足;“仁”强调要怀有仁慈、善良的心;“义”则是说做人要分清善恶、有底线原则;“礼”不仅指人际交往中需有礼有节,也指个人生活应有规律、有秩序。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汤永隆说,东方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抛开外部条件,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德才兼备”。当才华和能力到达一定程度后,“德”就决定了一个人成就的上限,这就对应着《素书》所说的五种品质。比如,那些能看清事物本质,顺应规则和人性做事的人,遇到的阻力更小、成事的几率更高;相反,即便一个人很有才华,但固执、与大势相背而行,是很难做出成绩的。另外,“仁义礼”对个人成功非常重要,这些品质能帮助我们与他人发展出和谐、互助、有益的关系。社会心理学研究证实,善于关怀、理解他人的高共情者,言行公正、有良知、有礼貌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因其能很好地协调资源、化解冲突、获得支持,他们的职场之路走得更顺。而不得人心者,不论能力多强,通常难以走向高位。
培养这些品质,需在日常点滴中沉淀积累,在不断践行中内化成个人品格。汤永隆建议,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对行业规律、社会规则、人心人性保持好奇,遇事多问“为什么”、多总结,有助看清世界、社会、人生的内在逻辑;与人打交道时,时刻提醒自己要换位思考,尤其是考虑对方的情感需求和物质需求,尽可能地提供帮助、实现共赢,毕竟“出门靠朋友”,互惠的社会关系是成功的基石;还要坚守原则,面对诱惑时多问“该不该做”,每一次“从善”的选择都是在为自己铺路;最后,坚持规律作息、礼貌待人这些“小事”,让有序、讲礼的生活成为惯性,会逐渐显现出成功者的风范。
安顿内心需控制欲望
即便不追求功成名就,普通人想要安顿好内心,也需要修身养性。《素书》的第三章就论述了如何磨炼心性、收获满意人生,其中最重要的,是管理欲望。
书中讲“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意思是杜绝不良嗜好,禁止非分欲望,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错误行为,减少邪恶念头,就可以减少过失;杜绝酒精和色欲,能洁身自好;回避嫌疑,远离是非,就可以不出错。汤永隆说,以现代生活来看,管不住玩手机的手、压不住过度消费的心、拦不住八卦的嘴等,也都是“纵欲”。
被欲望牵着走,完全不控制、不自律,会带来诸多心理困惑甚至精神问题。比如纵情享乐会提高快乐阈值,看似在放松,其实大脑慢慢“麻木”,非得找更刺激的内容才“够味”。结束之后,内心并不会有充实感,反而更空落落的,就会导致浮躁、意义感缺失,静不下心做正事,也对生活失去期待和希望。还有,管不住冲动会给人生带来很多麻烦。比如乱花钱引发财务问题、乱说话招惹了是非等。这些经济和人际关系上的打击,是很多人抑郁、焦虑起病的重要诱因。
“管理欲望就是管理人生。”汤永隆说,想要内心安定、充实、喜悦,就要主动节制非分欲望,降低外部刺激、增加内源快乐。《素书》建议,一是要“恭俭谦约”,做节俭、谦逊、朴实之人,减少挥霍、延迟满足、避免妄言;二是“博学切问”,通过学习丰富精神世界,这样才能从“欲望的奴隶”蜕变为“自我的主人”。
与人相处勿贪婪算计
人生活在社会中,免不了与他人打交道,不融洽的人际是现代许多人的心结所在。《素书》第四章指出,想要不为人情所累,需从自己做起,首先要杜绝四类人性弱点,避免把他人推远、让关系变得复杂脆弱。
一是“贪鄙”。即贪婪、卑鄙之心。如果与人交往时,总是暗中算计,妄图独吞利益,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那必定会引来他人的警惕与厌恶。一旦声誉受损,就难以建立深厚可靠的人际关系,陷入“失道寡助”的境地。二是“多私”。虽不至于贪婪,但凡事只考虑自身利益,全然不顾他人感受,也会让亲朋好友感觉自己被索取、被利用而逐渐远离。三是“自恃”。《素书》说,人最大的孤独源于骄傲自大,听不进他人意见,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没有人愿意自己比别人低一头,自恃的态度会引发他人的挫败感和抵触情绪,不愿再交流合作。四是“任疑”。一边与人交往,一边怀疑他人的目的和能力,无法让人感受到真心和信任,自然不会和你真诚相处。
相反,《素书》提倡我们为人处世要“好善”“至诚”“知足”和“体物”。意思是广行善事、真心实意、知足常乐以及体验他人感受。这样不仅自己快乐,也能吸引他人的关心和尊重,以此建立互助、温暖、长久的人际关系。
管理团队应谦虚谨慎
身居要位者,不仅要做到上述自我管理,还要做好团队管理。《素书》一直被称为“谋略之书”,就在于其在第五章阐述了诸多领导智慧,值得后世借鉴。其中有五句箴言,指出了管理团队时需要避开的五个大坑。
“有过不知者蔽”,意为有过错而不自知就是愚蠢。汤永隆说,管理者要有反省意识或听取他人意见,若对自己的问题浑然不觉,不仅严重阻碍个人发展,也会让团队陷入困境。
“以言取怨者祸”,是说言语不当很容易惹祸上身。身处高位者,即便有权,也应言行谨慎、尊重他人,与人结怨很可能引发危机。
“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强调政策规范的一致性和合理性。如果发布的规范违背常理,不符合实际情况,就会形同虚设,无法有效执行。朝令夕改更是大忌,频繁变更政策会让团队成员无所适从,导致工作混乱,注定走向失败。
“名不胜实者耗”,当名声超过实际能力时,就会陷入“德不配位”的尴尬境地。汤永隆建议领导者不要盲目追求头衔和虚名,更应重视自身真实能力和贡献,以实际行动赢得团队认可,不靠虚名维持权威。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忽略自己的错误,只知道一味责备别人,这样的人是无法带好团队的。汤永隆解释,在团队中,“榜样效应”至关重要,管理者应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只有先做好自我管理,才能赢得团队尊重和信任,若不反思自己的问题,就会失去人心,丧失凝聚力,最终无法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