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多国应对“高温病”激增

● 日本出现“史上最热7月”,美国遭遇“极端危险”热浪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马  骅

近期,北半球多国遭遇高温侵袭,给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日本8月1日发消息称,7月平均气温较往年高2.89摄氏度,成为“史上最热7月”,其中兵库县丹波市最高气温达 41.2摄氏度;7月前两周,超2.3万人因中暑送医,死亡人数超过60人,创近年来新高。韩国由于高温天气出现早、持续久,8月3日发布数据显示,高温相关疾病已导致19人死亡、超3100人因高温导致的不适就诊,就诊和死亡人数较去年均已翻番。

北美和欧洲也在同步“燃烧”。美国国家气象局7月30日对多地发布高温预警,超1.4亿人受影响,得克萨斯州、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等接连遭遇“极端危险”级别热浪,最高气温达45摄氏度以上。西班牙部分地区气温一度高达46摄氏度,截至7月19日已有1180人死于高温相关疾病;意大利近日至少18个城市进入“高温红色警报”状态,热浪已导致至少5人死亡,而与高温相关急诊病例增加了10%;北欧也感受到了高温,芬兰今夏有超过15天的气温高于30摄氏度,挪威和瑞典也受到异常高温影响。

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克莱尔·纳利斯表示,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是导致气温上升的主要因素。既往研究显示,人体在高温下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循环负荷加剧,引发热痉挛、热射病等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未来人类将不得不学会适应气候变化导致的更频繁、更强烈的热浪侵袭,并学会与之共存。当前,多国已采取措施应对高温引发的健康问题。

保护户外工作者。不久前,首尔一位40岁建筑工人在施工时突然昏厥,送医后被确诊为热射病,所幸抢救及时未造成生命危险。韩媒指出,韩国高温病患多集中于暴露型职业,包括环卫工、建筑工、快递员等。为降低风险,韩国政府修订了劳动保护法,在“热浪预警日”强制要求企业缩短户外作业时间,并为工人提供冷饮、防晒设备及降温间歇。另外,卡塔尔从6月1日起至9月15日,禁止每日10时至15时30分之间进行户外劳动。

关注老年群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7月10日发布报告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老年人每年因高温死亡人数上升了85%。近日,日本东京一位78岁女士因未开空调在家中晕倒,送医后被诊断为重度热射病。老人告诉媒体:“电费太高了,一直不舍得开冷气。”这类情况在日本高龄独居者中尤为普遍。为此,日本政府加大对“酷暑弱者”的支援力度,部分地方设立“避暑所”,供居民白天前往避暑;电力公司则推出高温电费减免政策。意大利威尼斯为75岁以上人群提供有空调的博物馆和公共建筑的免费导览服务;该国罗马70岁以上老年人则可免费使用城市游泳池。

设立急救通道。意大利那不勒斯部分医院设立专门的中暑急救通道,使患者能更快地获得冷水浸泡等关键治疗。奥地利开设23个防暑设施,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空调、零食和饮料,同时还配备由志愿者医生值守的专用医疗巴士,以便及时提供医疗帮助。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描绘了更严峻的未来,2025~2029年极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多国专家表示,高温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公共健康议题,需要从家庭到城市、从设施到制度的一整套避暑系统,包括加强高温致病科普宣传;重视老人、儿童、慢病患者等的风险,设立社区“体温关怀员”;加强城市绿化,提升建筑耐热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