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空调太凉留神“冷中暑”

受访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马绍磊

本报特约记者  崔玉艳

近日有媒体报道,浙江一名男子在单位加班时,因空调温度过低,出门后突然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经医生诊断,他的症状并非传统中暑而是“冷中暑”,是由于短时间内经历巨大温差导致的体温调节失衡。对此,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马绍磊介绍,虽然医学上并无“冷中暑”这一名称,但类似情况在夏季并不少见——当人体长期处于低温空调环境,血管收缩,突然进入高温室外时,血管迅速扩张可导致血压下降,从而引发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呕吐或晕厥。

许多人误以为空调只会带来凉爽,却忽视过度依赖空调的潜在风险。尤其长时间待在低温空调房、频繁进出温差大的环境,或空调温度设置过低时,更容易出现不适。此外,血压偏低、体质虚弱的人群更需警惕。如何科学预防这类情况?马绍磊建议,合理使用空调是关键。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26℃左右,避免与室外温差过大。同时,不要长时间连续使用空调,应定时开窗通风。从空调房外出时,可先在门口稍作停留,让身体逐步适应外界温度。若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到通风处休息,必要时就医。

除了合理使用空调,增强体质同样重要。平时适当锻炼能提高体温调节能力,减少温差带来的不适。对于老人、儿童等体质较弱的人群,高温天气更需注意: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外出,外出时做好防晒;少量多次饮水,可适当补充淡盐水或电解质水,避免一次性饮用大量冰水刺激肠胃;饮食上多选择西瓜、黄瓜等富含水分的蔬果。家中可常备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若出现心慌、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高温天气下,防暑降温需要讲究科学方法。无论是避免“冷中暑”还是预防传统中暑,核心都在于维持体温平衡,减少极端温差对身体的冲击。只有合理使用空调、适时调节环境、保持健康习惯,才能舒适安全地度过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