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国外育儿金怎么发

作者  赵朱雪子  于超凡  马骅  潘秋辰

编者的话:不久前,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描绘了一幅严峻的人口图景:全球超2/3的人口生活在总和生育率低于2.1的国家。总和生育率为平均每位育龄妇女的生育子女数,达到2.1时人口才能实现世代更替。为提振生育率,多国开展一系列探索,其中“发补贴”为最普遍、最主要的措施。

奥地利:补贴最长发到24岁

奥地利自20世纪50年代起推行抚育福利政策,主要涵盖以下三点,为各个育儿阶段提供经济支持。

家庭基金。适用于在奥地利合法居住并养育子女的家庭。若孩子未满3岁,每月可领138欧元(约1160元人民币);3~10岁,每月领取148欧元(约1244元人民币);10~19岁为每月172欧元(约1446元人民币);若19岁以上仍在接受教育,每月可领200欧元(约1681元人民币),最长可领取到孩子24岁。生育2个或以上孩子能额外领取多子女补助金。父母中主要抚养孩子的一方需向税务局申请,申请成功后补贴直接打入银行账户。

育儿津贴。该津贴领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固定费率模式,每天可领17.7~41欧元不等(约149~345元人民币),若父母中的一方领取,可领365~851天;若双方交替领取(即父亲按规定休假居家育儿),可领456~1063天。另一种是收入相关模式,若父母中的一方领取,可领最近一次净收入的80%,不得超80欧元/天(约672元人民币),最长可领365天;若双方交替领,最多可领426 天。

税收红利。家中每有一位未满18岁的子女,每年最多可减税2000欧元(约1.68万元人民币),若18岁以上且仍在接受教育,每年可减650欧元(约5461元人民币)。该补贴由在职父母申报年终退税时申请,若父母共同抚养子女,可平分税收优惠。

奥地利还提供覆盖全国的公立托儿所、推广灵活工作制度、鼓励企业设立托育服务及推广家庭护理假等。2010~2022年,奥地利0~3岁儿童入托率从18%增至34%,女性产后一年内重返职场的比例也在上升。奥媒指出,在高生活成本的背景下,育儿津贴金额尤显不足,同时应扩大托育服务供给,并加强对女性职场发展的支持。

法国:怀孕7个月开始领奖金

法国自1994年起陆续制定一系列关于家庭津贴、税收减免和托育的政策。在21世纪前15年,法国总和生育率维持在2左右的较高水平,但之后持续下降,2024年跌至1.62,为历史最低点,但仍居欧盟前列。

法国政府建立了一整套育儿补助体系。其中,出生奖金是在母亲孕期的第7个月时一次性发放,约为1066欧元(约8956元人民币)。育儿基本津贴从孩子出生起按月发放,一直持续至3岁,每月约180欧元(约1512元人民币)。托育补贴是政府为家庭雇佣保姆或支付托儿所费用提供的资助,父母可按一定比例报销并减免社保缴费。照护选择补贴则针对父母辞职或停工在家照顾孩子的情况,在孩子3岁前给予一定的补助。

法国个税可以以家庭为单位申报,计算时是将夫妻收入总和除以家庭人数,再以该金额为基础计算个税。这意味着,如果家中孩子数量多,可降低税款。同时,针对6岁以下儿童的托育费用,家庭可享受50%的税收抵扣,每个孩子每年最高可抵扣1750欧元(约1.47万元人民币)。未成年子女的父母还可在纳税前申报“子女抚养费用扣除”款项。

近些年法国生育率下跌与高昂的育儿成本有关。法国蒙田研究所人口学专家斯拜伊指出,年轻人住房压力很大,“在巴黎,平均每生一个孩子,父母就要从市中心搬出10公里。”法国高等家庭委员会主席佩里维耶表示,以往经验表明,强有力的政策往往能在短期内带动出生率回升,但若想重振生育率,在税收、补贴、抚育等方面综合施策十分重要。

日本:一个孩子最高领648万日元

早在1990年,日本少子化现象就已被政府察觉,并实施一系列支持政策,其中以育儿补贴为核心支柱。

日本育儿补贴之前是面向符合条件的家庭,以“按年龄分段、按负担递减”的方式设计。0~3岁,每个孩子每月可领取1.5万日元(约732元人民币);3~18岁,每人每月可领取1万日元(约488元人民币)。同时,第三个孩子起,从出生到18岁,每人每月可领3万日元(约1461元人民币)。2024年10月起,日本取消该制度对领取家庭收入等的限制,领取年限到孩子满18岁。经测算,通常一个孩子从出生至高中毕业,可领补贴234万日元(约11.4万元人民币);若这个孩子为家庭第三个或以上的孩子,出生至高中毕业可领648万日元(约31.6万元人民币)。单亲家庭还能根据抚育孩子的数量和家庭收入,叠加领取儿童抚养津贴。

医疗方面,日本多地对18岁以下儿童实施医疗全免政策,包括门诊、药费、手术费等。教育方面,从幼儿园的免费教育、高中的学费补贴,到大学的学费减免和奖学金制度,日本实行从出生到高等教育经济支援措施,确保家庭长期、系统地保障子女教育。

即便如此,日本生育率情况依然不理想。2024年出生人口为68.6万余人;总和生育率为1.15,是有相关统计以来的最低值。有研究指出,日本生育问题更在于“结不起婚”“没钱养”,加之性别不平等的职场文化,加剧了育儿压力。

日本当前为提升育儿环境同步推出多项非金钱类支持,如推行弹性工时、远程办公、缩短工时等“父母选择型工作制度”,并设立短工津贴,帮员工兼顾育儿与工作;加强临时托管、病童看护、志愿者育儿协助等服务;推出育儿支援通行证,有孩家庭可在商店、交通等享受打折或优先服务等。日本学者建议,除推动男性育儿假使用外,更要打破“女性休生育假=失去晋升机会”的隐性歧视;加强结婚补助、婚育奖励等制度;强化住房、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政策联动;健全育儿支援补贴制度,让全社会共担养育成本,确保政策可持续发展。

美国:出生后,1000美元打入账户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总和生育率降至1.6的历史最低点。今年以来,美国围绕抚育政策展开一系列探讨和实践。

据美媒透露,白宫计划向每位生育孩子的美国母亲发放5000美元(约3.6万元人民币);推行国家母亲奖章政策,表彰生育6个或以上孩子的母亲。今年5月,两党将《支持母婴健康法案》提交参议院,内容包括强制要求私人保险公司全额承担与生育相关的所有医疗费,包括产前护理、超声检查、分娩和产后护理。数据显示,即使有私人保险,目前每个美国家庭也需在怀孕、分娩和产后护理等方面支付2854美元(约2万元人民币)。

6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力推为每个美国新生儿提供1000美元投资账户的政策。政府将为2025年1月至2029年1月出生的美国公民子女设账户,起始金额为1000美元(由政府出资,存入与整个股市挂钩的指数基金),监护人等可每年额外捐助最多5000美元(约3.6万元人民币),孩子18岁时可提取50%余额,25岁可全额用于创业或教育,30岁可支配全部资金。有专家表示,该政策有一定社会效益,可部分减轻育儿储蓄压力,让家庭在孩子接受大学教育时有充分准备。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人口中心主任古佐指出,美国政府相关补贴政策远不足以覆盖育儿成本。美媒刊文指出,《支持母婴健康法案》主要解决分娩本身的医疗费自付额问题,无法触及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产后护理支持体系的完善等问题。

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刊文建议,改善育儿假政策、增加获得廉价或免费托儿服务机会、增加使用辅助生殖技术的支持,可能有助于提升生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