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楼氏乳科呵护女性

受访专家: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 楼丽华

本报特约记者 沃立科 赵虹

乳房是女性气血、经络的“健康晴雨表”。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楼丽华教授深谙此道,将女子以肝为先天、气血调和为要的核心理念,融入乳房疾病治疗和保健中。

目睹病痛,立志学医

小学四年级的一天,楼丽华放学回家,被邻居告知弟弟突发腹痛,已送往浙江省中医院。担心弟弟安危的楼丽华匆忙赶到离家不远的医院,路过一间诊室时,她无意撞见了一位正在换药的乳腺炎产妇。“我至今仍记得她当时的表情,疼得龇牙咧嘴。”楼丽华说,就是这一幕,让她有了学医治乳腺病的念头。

从黑龙江中医学院(现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楼丽华进入浙江省中医院工作,于1985年创建浙江省中医院乳腺病中心,这是浙江省内首个乳腺病专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楼丽华提出了“四辨识病”“三机调增”“温通治痈”“扶正抗癌”等理论,构筑了“楼氏乳科”流派的内核。

四辨识病

楼丽华融合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总结提炼出一套极具特色和临床价值的诊疗思路。其核心在于辨体、辨病、辨证、辨期相结合,以实现更精准、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

辨体即辨识患者的体质类型。不同体质对疾病的易感性、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治疗的反应以及预后都有显著影响。例如,气郁质、痰湿质、血瘀质的女性,更容易患乳腺增生、结节甚至乳腺癌。辨识体质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发病基础,预测疾病趋势,并在治疗中兼顾体质调理。比如,针对气郁质要疏肝解郁,针对痰湿质应健脾化痰,针对血瘀质需活血化瘀等,从根本上改善内环境。

辨病即明确西医诊断,利用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如乳腺超声、钼靶、磁共振、病理活检等,确定疾病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等,这直接决定了治疗的大方向(如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放化疗等)和目标。

辨证即运用中医理论(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分析患者当前的证候类型。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如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冲任失调证、气血两虚证等。临床中,即便是同一种西医诊断的乳腺病,在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阶段,也可能表现为不同的中医证型。辨证是中医治疗的核心依据,指导具体的遣方用药,如疏肝理气、化痰散结、调理冲任、补益气血等。

辨期是辨别疾病所处的时期,包括疾病发展的自然阶段(如急性期、慢性期、缓解期、恢复期)、与特定生理周期相关的阶段(如月经周期)。例如,浆细胞性乳腺炎有急性红肿期、脓肿形成期、溃破期、瘘管窦道形成期、恢复期等,不同阶段的治疗策略有中药内服外敷、切开引流等,差异很大。乳腺癌也有早、中、晚期的划分,分期直接影响综合治疗方案。

三机调增

中医将乳腺增生称为“乳癖”,楼丽华认为其主要病机有以下几个方面。1.乳癖多由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致,乳腺增生的肿块会随着人的喜怒哀乐而消长。2.女性以冲任为本,冲任为气血之海,上行为乳,下行为经。如果冲任调养不当,就会导致乳癖。3.饮食不节、过度摄食肥甘或补益药物,使得气滞痰凝,积聚不散而成病。

楼丽华表示,乳癖成因兼杂并行,治疗上也当兼备。她主张“三机调增”,在疏肝理气、调摄冲任的前提下,佐以健运脾胃、活血理气除痰的药物,标本兼治,以收全效。其自创的“乳腺一号方”——复方仙灵脾消癥颗粒,临床效果不错。

温通治痈

乳痈对应西医的乳腺炎,是乳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自秦汉起便有相关论述。楼丽华在研究古方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提出“温通治痈”的思路。

急性乳腺炎好发于产妇,楼丽华团队分析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乳汁及脓液后发现,绝大多数无细菌生长,或仅含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使得很多哺乳期女性难以选择抗生素治疗,不得不终止哺乳。楼丽华认为,急性乳腺炎是体质虚弱所致,产妇分娩后,阳气随胎儿降生大量耗散,加之乳汁由精血化生,使得身体亏空。因此,治疗急性乳腺炎关键是以温通为法,并嘱咐患者定时排空乳汁。

慢性乳腺炎包括浆细胞性乳腺炎和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辨证困难,难以治愈,易反复,属乳腺病的疑难杂症。现代医学多主张在急性期采用抗生素或大剂量激素治疗,甚至切开引流,待炎症控制或肿块缩小时施行手术。但这种方法存在诸多弊端,比如抗生素针对性不足、激素副作用大、切开引流病程漫长、手术切除复发率高等。楼丽华提出采用温通法配合穿刺抽脓治疗,避免了手术和切开排脓的痛苦,不破坏患者乳房的美观。她还据此创制了“乳腺四号方”(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内制剂),效果显著。楼丽华表示,急慢性乳腺炎都可以通过中医药达到不停止哺乳、不用抗生素、不用激素、不手术且不复发的良好效果。

扶正抗癌

乳腺癌被中医称为“乳岩”。现代医学对该病已有一套系统的治疗方案,根据病情采用手术治疗配合放化疗,根据病理选择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中医治疗乳岩早期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中期兼顾扶正与祛邪;晚期以扶正、改善生存质量为主,强调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的原则。

楼丽华认为,乳腺癌是消耗性疾病,动刀会大量消耗正气,再加上术后可能需要放化疗、靶向治疗或内分泌治疗,使正气加速流失,不利康复。因此,她认为中医治疗应重视扶正固本。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皆受脾胃的荣养。化疗后出现严重的胃肠反应是脾虚的表现,内分泌治疗后出现的骨痛腿酸是脾肾两虚的表现,因此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应当首重脾胃。气虚则补气,阴虚则养阴,气阴两虚则气阴双补,灵活施治,减轻多种抗癌治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四步呵护娇嫩乳房

临床中,很多乳腺病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严重状态,这说明平时缺乏自检意识。楼丽华表示,乳房作为可视可触的器官,定期自检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

建议每月月经干净后一周自检,具体方法是:面对镜子,双手自然下垂,观察乳房形状、大小是否对称,皮肤有无凹陷、红肿、橘皮样改变。检查乳头是否内陷、偏移或有异常分泌物(如血性液体)。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从乳房外上象限开始,顺时针或逆时针按压,看是否有硬块或疼痛感。最后检查腋窝淋巴结是否肿大。如果发现异常,应尽快到医院进行专业的乳腺检查,如超声或钼靶。需要提醒的是,大部分乳腺增生、良性结节通过中医调理可改善,切勿恐慌或自行滥用民间秘方。

楼丽华表示,日常呵护乳房,应做到以下四点。

情志疏导:解肝郁,畅心情。百病生于气,乳房是情绪的第一反应区。生活中,要做自己的“情绪观察员”,及时察觉压力、愤怒、委屈,通过倾诉、写日记、冥想等方式宣泄。同时,培养疏肝爱好,比如练习瑜伽、八段锦,聆听舒缓音乐,散步于自然之中,都有不错的疏肝功效。此外,在心情不爽时,可勤按“出气穴”,代表穴位是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凹陷)、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每次每穴3~5分钟即可,可疏通肝气。

饮食调理:养肝血,化痰瘀。饮食宜“清、疏、通”,忌“壅、滞、郁”,想要做到这点,可参照以下方法。1.常吃疏肝之品。芹菜、菠菜、玫瑰花、茉莉花、佛手、柑橘等都有助疏肝理气,可根据口味做成菜肴或代茶饮。楼丽华给乳腺疾病患者推荐了一个代茶饮,取玫瑰花3克、橘皮3克、红枣2枚(掰开),泡水代茶饮,能理气解郁养血。2.多吃“化瘀食”。黑木耳、山楂、海带、紫菜能辅助软坚散结,日常不妨适当多吃一些,对缓解乳腺增生有好处。3.远离伤肝“雷区”。油腻、辛辣、甜食、酒精等均会加重肝郁痰凝,有乳腺疾病的女性尽量不吃。

起居有常:通经络,和气血。每天坚持快走、游泳等,微微出汗即可疏通经络。生活中,要拒绝熬夜,保证23点前入睡,让肝得以藏血修复。睡前可做“通络操”,先轻柔按摩乳房外围(避开乳头乳晕),从腋下向乳头方向梳理,配合深呼吸,每次5~10分钟。

经前护理:顺周期,防胀痛。经前肝血下注冲任,肝气易郁,是乳房胀痛高发期。经前一周应减少高强度工作,放松身心,严格限制盐的摄入量,饮食注意忌生冷。若感觉乳房胀痛,可用温毛巾(40℃左右)热敷,促进局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