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长寿者有性格优势

受访专家: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 杨萍

本报特约记者 黄伊婷

在追求长寿的道路上,除了饮食、运动、遗传等因素外,性格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结合既往研究,总结了五个有益长寿的性格特征。《生命时报》特邀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杨萍逐一解读。

不过度神经质。神经质是一种倾向于产生消极情绪的性格特征。杨萍表示,神经质性格的人容易长期处于压力状态,导致体内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分泌过多,损害大脑中负责记忆的海马体区域,加速认知功能退化。同时,慢性压力还会削弱免疫系统,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甚至某些癌症的发生风险。因此,避免过度神经质对整体健康和寿命都有益。

神经质人群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调整:遇到焦虑的事时,尝试从积极的角度理解,或把内心的想法写下来,有助理清思路,帮助自己更客观地看待问题,缓解情绪压力;每天抽出15~20分钟做冥想训练,不仅能放松身心,还可增强对情绪的觉察力和调节能力。

有条理和责任感。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弗里德曼研究发现,责任心是与长寿最相关的个性特征。杨萍表示,有责任心的人通常会遵循对健康有益的建议,如遵医嘱服药等;更倾向于养成健康习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常能更好地控制情绪和行为,这些都有助促进健康长寿。

想培养条理和责任感,建议制订生活计划,包括饮食、运动、服药等方面;设立小目标,从简单任务开始,如每天整理房间,逐步培养自律意识;让家人或朋友协助监督,培养责任感。

生活目标清晰。《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大型队列研究显示,与目标弱的人相比,目标强的人10年内死亡风险低30%。杨萍表示,明确的目标能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降低皮质醇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当人持续投入有挑战性、有意义的活动时,大脑会形成“认知储备”,储备越多,越能抵抗衰老带来的损伤。长期缺乏生活目标的人,更易陷入“无意义压力”,导致慢性炎症加剧,健康受损。

想活得有目标,建议参与社会活动,寻找被需要感;回顾人生经历,重新发现自己的价值,进而确立目标。

保持乐观。杨萍表示,乐观的人心理状态更稳定,也更愿意设立目标并努力实现。他们通常拥有更强的自我效能感和控制感,这有助维持心理平衡,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想培养乐观心态,建议记录美好时刻,每天写下3件让自己感到开心或感激的小事;主动与朋友联系,参与集体活动,分享快乐,减少负面情绪;适当观看喜剧、听幽默故事,有助调节情绪。

外向。长期的压力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如导致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下降等。杨萍表示,外向的人精神往往更放松,更善于应对压力。他们还能通过与他人交流、分享感受等方式来解压。

想变得更外向,大家可以参与志愿活动,通过帮助他人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同时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学习新技能,参加课程或培训,既能提升自我,也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最后专家提醒,老人培养上述性格特质益处多多,但是调整性格也要适度。比如,“避免神经质”是指不过度敏感于外界刺激,但并不等于忽视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外向热情”也要注意边界,避免过度社交导致身心疲惫;“设定生活目标”要切合自身实际,不要给自己施加过大压力。改变性格虽不易,但只要循序渐进,从点滴做起,就能在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为健康和长寿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