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中心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李元元
一般来说,药片本来应该整齐均匀地排满整个药板,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空间。但有的药板却偏要少放一粒,有的药板只有孤零零的一颗,有的药板中间或者两侧甚至整个外围会有凸起的“棱”,还有的药板会出现没有药的小空泡……药板包装设计看似“反常”,实则隐藏着实用智慧和特殊考量。
以一板7粒为单位的设计,通常是为了配合以周为疗程的药物生产的,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等慢病用药,包装数量与治疗疗程所需数量恰好相等。为满足这一要求,生产厂家在原本2×4的药板排列中就会特地空出一格,也有些采取了专为7粒药设计的排列,目的是帮助提高患者依从性,通过药量直接提示用药周期。
有些药板上标明了服用时间和箭头指示,目的是提醒患者按时服用,以免遗漏。如口服短效避孕药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复合包装,采用11片白色糖衣片+10片浅橙红色糖衣片设计,将月经周期与日历完美对应,每日1片,无间断地服用21天,其中前11天服用白片,后10天服用红片;服完后,是为期7天的治疗中断期,在这7天内,可能会发生撤退性出血,从而形成一个人工月经周期。这种设计可以减少漏服或错服,帮助避孕女性建立规律用药习惯。
孤零零“1粒装”药品的设计,是为了让每一粒药都清晰可见,减少患者取药时误拿或漏拿的可能性,特别是高价值/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片(防心绞痛)、抗肿瘤靶向药等。另外,单粒包装也会确保密封性,避免开封后剩余药物失效。比如,儿童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单粒分装,保证剂量精准控制;紧急避孕药(1粒装)单独包装,避免混淆日常药物。
有的设计则是充分利用力学保护模型,在药板中间、两侧甚至整个外围有凸起的“棱”,这种结构名叫“加强筋”。这样主要是对药板起加固作用,当药板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挤压时,加强筋可分散压力,防止泡罩破裂或药片被压碎。如,铝箔加强的布洛芬药板,可弯折但不易断裂,方便随身携带。
有一部分稳定性不高的药品,如阿司匹林吸潮易水解、维生素C见光易氧化,需要在透明塑料泡罩外加一层不透明的“锅盖”,以阻隔潮湿和光线,避免光照降解,保持药品保质稳定。有的药片使用“外层铝箔+内层透明泡罩”双重防护策略,如中药滴丸需提供整体防潮避光保护,便于患者确认药丸完整性,同时保留易撕性。
药品包装的每一个“异常”都是多学科协作的成果,兼顾了化学稳定性、工业生产和人性化需求,大家用药前不妨根据一些特殊设计来识别药品性质,如双铝箔包装(两面不透明)用于极敏感药物(如益生菌),需沿切口撕开;盲文凸点药板专为视障患者设计,触摸可识别药物。同时提醒大家,非用药时不要随意剪开泡罩,尤其是铝箔包装,提前暴露可能加速药片受潮。遇到不确定情况,先查看说明书“包装”项或咨询药师是最稳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