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有种皮炎常晚上折磨人

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  王  磊  □主任医师  杨顶权

夜深人静,本应是安心休息的时刻,但有部分人的颈部、肘部、手腕或脚踝等部位却会在这时“闹腾”起来——阵阵剧烈的瘙痒袭来,让人忍不住抓挠,越抓越痒,严重干扰睡眠和生活。这种常在夜间“火力全开”的皮炎,医学上称为神经性皮炎或慢性单纯性苔藓。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常见慢性皮肤病,并非感染所致。长期紧张、焦虑、压力大、失眠等情绪问题是主要导火索,皮肤成了情绪的“出口”;衣物摩擦是重要“帮凶”,导致好发于颈、肘、腕、腰、踝等部位;部分患者的过敏体质或皮肤敏感则是发病“土壤”。

神经性皮炎多见于压力大的20~50岁青壮年,容易复发,夏天是发病高峰期。它最折磨人的症状是剧烈瘙痒,尤其在夜间发作,反复抓挠会导致皮肤变得粗糙如皮革(苔藓样变),并可能伴色素沉着,抓破后还可能引发感染,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神经性皮炎的瘙痒为何偏爱“夜间行动”?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首先,夜间皮肤血流增加导致体温略微升高,这会刺激神经末梢;其次,外界干扰消失使得注意力更集中,对瘙痒的感知变得异常敏锐;最后,夜间人体内天然具有抗炎止痒作用的激素(如皮质醇)水平降至低谷,身体抑制瘙痒的能力显著下降。

应对神经性皮炎,打破“痒-抓”循环是关键。临床治疗的核心在于止痒、消除皮损并严格避免搔抓。一方面,患者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是短期消炎止痒的主力,但需避免长期滥用,面部等薄嫩部位可选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温和替代;睡前口服有镇静作用的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有助于控制夜痒和改善睡眠;坚持涂抹保湿剂,修复皮肤屏障、缓解干燥痒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护理。另一方面,源头管理同样重要,患者需积极调整心情。建议通过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培养爱好(如听音乐、阅读)及练习深呼吸或冥想来减压;若焦虑抑郁严重,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必要时可考虑使用抗焦虑或抑郁药物。

预防神经性皮炎发作,日常做好几项基础工作很关键:首先,管理好情绪,避免情绪诱发皮炎发作。建议学会通过冥想等有效减压,保持心态平和,保证充足睡眠。其次,呵护好皮肤,瘙痒时严格避免搔抓,可轻拍或冷敷患处;穿着宽松柔软的纯棉衣物减少摩擦,避免紧硬衣领和腰带;清洁用温水短时淋浴,选用温和洗浴品,浴后立即涂抹保湿霜。再者,夜间加强防护,睡前涂药和保湿霜;若有无意识抓挠,可剪短指甲或戴棉手套睡觉。最后,日常注意饮食均衡,减少辛辣食物、烈酒及浓茶、咖啡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