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生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徐  奕  □副主任医师  陈冬冬

当心肌梗死的剧痛撕裂胸膛,当中风瞬间夺走言语与行动能力……这些凶险的心脑血管事件背后,往往潜藏着同一个缓慢铸就的祸根——动脉粥样硬化。不同于突发的外伤或感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而是我们与生活方式长久博弈的结果。它像一场在血管壁内悄然上演、历时数十年的慢性工程,起步于青春,壮大于中年,引爆于老年。不过,它的每一步走向实际都掌握在我们手中,只要你足够用心,早期发现并干预可改写结局,晚期也可通过及时就医、积极管理来遏制发展。

脂纹期:青春期的“刷漆标记”。血液中的脂质随着时间推移,会悄悄渗入血管内皮下,被闻讯赶来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后者继而胀大成“泡沫细胞”,在动脉壁上留下淡黄色的脂质条纹,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早在血管上留下的“刷漆标记”。这个阶段悄无声息,肉眼不可见,血管造影等检查也难觅踪影。

脂纹期可逆,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关键。此阶段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不良饮食、缺乏运动、家族史等,日常应严格戒烟,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管理血压、血糖和血脂。

纤维斑块期:“穿衣戴帽”的成长。若血管损伤持续,局面就会升级。平滑肌细胞迁移增生,在脂质池上方覆盖一层坚韧的“帽子”纤维帽,形成突出于管腔的纤维斑块。此时,血管逐渐变窄,患者可能仍无症状,或仅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出现供血不足表现。

纤维斑块期依然可逆,稳定斑块是干预核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石。此时应严格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目标是阻止斑块长大,加固纤维帽,稳定斑块。

粥样斑块期:“皮薄馅大”的中年危机。此时斑块中心的脂质“馅料”堆积增大,表面的纤维帽却在炎症等因素侵蚀下变薄、变脆,斑块“皮薄馅大”,血管狭窄情况日益严重,导致血流受限。该阶段患者可能出现稳定型心绞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间歇性跛行等,可能影响工作和生活。

长期未控制的“三高”、吸烟、慢性炎症状态(如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肾病等,都可能导致患者进入粥样斑块期。由于斑块不稳定性加剧,破裂风险激增,强化药物治疗是关键,应遵医嘱严格制定血脂目标值,使用降脂药;使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严控“三高”,稳住“皮薄馅大”的斑块。

斑块继发病变期:“瓜熟蒂落”的灾难。此阶段为最危险的终章。斑块的“薄皮”支撑不住“大馅”,脆弱的纤维帽破裂,斑块内容物暴露于血液,瞬间触发凝血机制、激活血小板,形成血栓。血栓可完全堵塞血管,或脱落后随血流冲向远方,造成分支血管阻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阻塞)、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阻塞)、急性肢体缺血(肢体动脉阻塞)等一系列急性事件发生。

除上述危险因素外,这一阶段的斑块本身就不稳定,血压波动或控制不佳、剧烈活动、应激状态等,均可诱发急性血管事件。一旦出现相关征兆,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治疗核心是迅速开通阻塞血管,方式包括溶栓、取栓、介入治疗等。患者还需接受严格的二级预防治疗,终身服药,管理危险因素,并定期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