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母乳喂养,了解十个问题

主讲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产科主管护师   胡晓勤   □主任医师   王利权   

对于新手爸妈来说,迎接新生命的喜悦常伴随着育儿的困惑。看着怀中柔软的小宝贝,那份幸福无以言表,却也难免感到一丝无措,尤其是在喂养方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产科特别整理了新手爸妈询问最多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帮助大家从容地踏上育儿之路。

1.母乳喂养与奶粉喂养哪种好?

医学上认为,母乳喂养的好处更多,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母乳是婴儿最佳食物,它含有婴儿出生半年内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各种营养比例恰当,有利于婴儿的消化吸收;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可减少婴儿发生肠道、呼吸道、皮肤感染的机会,还能预防过敏和龋齿;母乳经济、卫生、方便适宜;母乳喂养能增进亲子感情,稳定婴儿情绪,有利其健康发育;母乳喂养可减少产后出血,促进产后康复。因此,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全球母亲倡议,在孩子生命的最初6个月应进行纯母乳喂养,以保障婴儿生长发育和健康。

2.母乳充足有哪些秘诀?

早吸吮。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在断脐、擦干全身后,应尽早(通常为产后1小时内)在医务人员协助下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并开始吸吮。即使此时奶水很少,也足以满足新生儿的需求,并且早吸吮还能有效刺激泌乳。

勤吸吮。开始哺乳后,应遵循“按需喂养”原则,即哺乳时间、次数和间隔没有严格限制,只要宝宝有需求就喂,通常每日需哺乳8次以上。频繁且有效的吸吮是刺激乳汁分泌最有效的方式。

好心态。除了均衡营养的饮食,产妇保持充足的信心、愉快舒畅的心情,对于维持和促进乳汁分泌也至关重要。

3.母乳喂养需要怎样的姿势?

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能让喂养过程更舒适、更有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母婴都要保证全身放松,体位舒适;母婴身体需紧贴(腹部、胸部相贴),婴儿下巴贴乳房,鼻尖对乳头;让婴儿的头与身体呈一条直线,避免颈部扭曲;母亲可采用“C”字形手法托起乳房,用乳头轻轻触碰婴儿口周,使婴儿建立觅食反射;当婴儿嘴巴张得足够大时,迅速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送入其口中。

4.怎样判断母乳喂养含接得当?

正确的含接是有效哺乳和避免乳头损伤的基础,以下表现提示含接良好:宝宝的嘴巴张得很大;下嘴唇向外翻出;舌头呈勺状环绕住乳晕;面颊鼓起呈圆形;嘴上方可见的乳晕部分多于下方;吸吮节奏缓慢而深长;发出清晰的吞咽声音。

5.怎样判断宝宝吃饱了?

新手父母常担心宝宝没吃饱,可以通过以下信号来判断:喂奶前母亲乳房充盈饱满,喂奶后乳房变得柔软;宝宝每次吃完奶后神情满足、安静或安然入睡;宝宝的体重增长在生长曲线图的正常范围内。此外,观察排泄情况非常重要,出生前3天,宝宝每天至少有1次大小便,出生4天后,每天应当有4次以上黄色大便和6次以上小便。

6.乳头内陷怎么处理?

乳头形态因人而异,乳头扁平或内陷会增加初期哺乳的难度。婴儿可能因含接困难、吸吮不到乳汁而哭闹,母亲也容易着急。需要明确的是,哺乳的关键在于婴儿能否含住大部分乳晕,而非仅仅乳头。乳头内陷的母亲可以在喂奶前用手指轻轻按摩或牵拉乳头,使其稍微凸出。更有效的方法是,先用手挤掉一些乳汁,使乳晕区域变得柔软;然后用拇指和食指将乳晕压扁,使乳晕和乳头形成一个易于含住的“奶头”,这样婴儿就容易吸吮了。

7.如何有效预防乳头皲裂?

乳头皲裂会让哺乳变得痛苦,预防是关键。第一,不要等到婴儿极度饥饿再喂养,以免其因急躁而用力过猛。第二,母亲应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衣,并佩戴合适的哺乳胸罩,保持乳房干爽,胸罩潮湿后及时更换。第三,务必采用正确的哺乳姿势,确保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第四,结束哺乳时,切勿强行将乳头从婴儿口中拉出,可轻压婴儿下巴使其松开乳头,或待其停止吸吮后轻轻退出。第五,每次哺乳后,待乳头自然晾干,再挤出几滴乳汁均匀涂抹在乳头及乳晕上,乳汁中的蛋白质有助于保护皮肤。

8.怎样预防涨奶?

如果宝宝吸吮完一侧乳房后就吃饱睡去,有的母亲习惯将另一侧乳汁留着,等宝宝下次吃,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及时排空乳房非常重要,能有效预防胀奶。胀奶不仅会引起疼痛不适,还可能诱发乳腺炎,甚至反射性地导致乳汁分泌减少。正确的做法是:每次喂奶应让宝宝尽量吸空一侧乳房后,再换到另一侧;如果宝宝仅吃一侧乳房就已饱,需将另一侧乳房的乳汁挤出或吸出。

9.母乳喂养的宝宝需要喝水吗?

母乳含有婴儿从出生到6月龄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水分、铁、钙、磷等全部营养物质。而且母乳的主要成分就是水,完全能够满足婴儿新陈代谢对水分的需求。因此,在6个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的健康宝宝通常不需要额外喂水。

10.新生儿为什么容易溢奶?

新生儿的食管下端括约肌和胃底肌肉发育尚未成熟,胃容量小且呈水平状态,因此容易发生溢奶。喂奶后应将宝宝竖直抱起,让其头部靠在大人肩上,轻轻拍打背部,帮助其打出嗝,排出吃奶时吞入的空气。只要溢奶不严重,宝宝体重增长良好,没有其他异常表现,家长就无需过度紧张。随着宝宝胃部发育成熟(通常在3~4个月后),溢奶现象会自然减少直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