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盲人摸象与医学边界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   王小梅

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说:“科学的本质是一种无限的求知,它的目标不是获取最终的答案,而是不断地逼近真理。”我认为医学也是如此。现代医学发展至今,已取得辉煌成就。比如,疫苗的发明让天花消失于历史长河,抗生素的使用大幅降低了感染病的死亡率,先进的影像技术让人体的奥秘逐步揭开;还有如今的循证医学,建立在庞大的数据、临床试验和生物科学基础之上,持续优化诊疗方案,使患者获得精准、有效的治疗。

可见,医学从来不是绝对真理,而是一门不断修正的科学。纵使拥有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我们对生命的理解仍然有限,疾病的复杂性也远超想象。因此,医学不仅需要精密的数据支撑,也需要对个体差异的尊重与理解。

在医学领域,偏见无处不在,尤其是在不同医学体系的交汇区域。这些偏见不仅来自于普通大众,也存在于受过科学训练的专业人士之中。许多医生倾向于以现代医学为主要依据,而对中医、草药、针灸等疗法存有疑虑;同样,一些传统医学的从业者可能认为现代医学过于强调数据,而忽视了人体整体调节的智慧。

最近,我遇到了一位癌症晚期患者,他正在接受化疗和靶向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低钠血症,同时出现了疑似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于是被转至肾脏专科。在没有详细了解病情的情况下,肾脏科医生直接建议患者停用所有中药,理由是“中药可能含有类固醇,影响电解质平衡”。实际上,化疗本身及长期使用类固醇辅助治疗,也可能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若不进行更深入地分析,仅凭一种假设作出判断,反而可能让患者错失潜在的帮助。

另外,不同医学体系也存在着认知局限。“盲人摸象”的寓言最早出自古老的印度,说有几个盲人分别摸到大象的不同部位,摸到象腿的认为大象像柱子,摸到耳朵的认为像扇子,摸到象牙的以为大象像长矛……其实他们都没有真正了解大象的全貌。

医学亦然。不同医学体系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索生命,现代医学擅长精准诊断和局部干预,中医强调整体调理与动态平衡,自然疗法关注身体自愈能力。如果只凭单一视角做决策,可能就像盲人摸象一般,得出的结论难免片面。因此,医学的未来必须融合与合作,而非对立。哈佛大学医学教授大卫·艾格斯曾指出:“未来的医学不再是某一种医学,而是各种医学的结合。”在精准医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迅速发展的今天,医学不应只是单一流派的竞争,而是不同医学体系在各自擅长领域中互补,为患者谋求最优解。

临床上,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中西医结合可以提供更完善的治疗方案。例如癌症治疗中,现代医学提供精准的手术、放化疗,而中医可在此基础上调理患者体质,帮患者更好地耐受治疗、提升生活质量。这种整合医学的思维,不是要取代某一方,而是利用各自优势,形成更全面的治疗体系。

医学是一门充满未知的科学。即便经验丰富的医生,也无法做到对所有疾病了然于胸。真正的医学进步,不在于坚持某一套既有体系,而在于不断学习、不断验证、不断修正。作为医者,我们或许无法穷尽生命的全部奥秘,但至少可以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尊重不同的医学视角,理解患者的需求,推动医学走向更包容、更融合的未来。毕竟,我们所有人——无论是西医、中医,或是其他医学领域的从业者——都只是站在不同角度,尝试描绘生命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