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护血管要补很多短板

受访专家: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曲小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 王家阳

本报记者 侯佳欣 实习记者 梁思涵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布研究指出,一个人拥有的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标越多,从头到脚的健康获益越大。然而,若以美国心脏协会提出的“生命简单七法则”作为标准,全球心血管健康水平不达标者超过九成。

全球不到4%的人符合理想标准

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推出“生命简单七法则”概念,旨在衡量、监测并改善全生命周期的心血管健康。该法则包括不吸烟、体重正常、规律运动、健康饮食及血压、血脂、血糖正常7项指标。为探究其对机体健康的影响,美国埃默里大学全球糖尿病研究中心等研究者纳入483项相关研究展开分析。每个指标最高得2分,总分0~14分,依据得分划定健康水平:≤4分(拥有≤2个健康指标)为较差;5~11分(拥有3~5个健康指标)为中等;≥12分(拥有6~7个健康指标)则相对理想。

结果显示,全球仅不到4%的成年人满足理想水平,其中 12~17岁青少年更容易达标。从7项指标的单独达标情况来看,健康饮食达标率最低,不吸烟达标率最高。此外,无论是成年群体还是未成年群体,女性的心血管健康指标得分通常高于男性。

我国心血管健康状况与全球基本一致。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曲小龙表示,根据《2024年中国心血管病健康与疾病报告》,心血管病是我国城乡居民首要死因,占比近50%。具体来看,多重问题突出:一是膳食结构不合理,高钠饮食、蔬果摄入不足问题显著,居民油盐摄入量远超推荐标准;二是普遍缺乏运动,成年人锻炼率仅约15.8%,超重、肥胖率快速增长,2022~2023年我国黑龙江、辽宁等10省市调研显示,居民超重率达38.5%、肥胖率达17.1%;三是高血压问题严峻,18岁以上成年人患病率约31.6%,较1958年增长6倍;四是吸烟问题不容忽视,成年人吸烟率虽下降,但仍有约24%吸烟,且仅39.7%知晓二手烟可致心脏病发作,认知度较低。

心脑血管病常见于“生命简单七法则”达标水平低者。曲小龙举例,其门诊有位35岁男性患者,长期熬夜加班、依赖高油高盐外卖、缺乏运动,伴有压力性肥胖、高血压和高血脂,“七法则”大多不达标。该患者最终突发急性心肌梗死,虽救治及时,未留下严重后遗症,但需终身服药以维持心功能、控制风险,日常生活受到明显影响。

七指标不达标“伤透心”

作为衡量心血管健康的关键依据,“生命简单七法则”不达标,会以不同机制“伤透心”。

烟不停,诱发炎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王家阳介绍,烟草烟雾中的多种化学物质,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主要成分尼古丁会刺激肾上腺素释放,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长期吸烟者,血管内皮持续处于炎症状态,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大大增加。

体重大,扰乱血脂。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超过24为超重。王家阳表示,体重超标会直接增加心脏负荷,提高左心室肥厚风险。此外,体内多余的脂肪组织会分泌多种炎症因子,促进胰岛素抵抗,扰乱代谢;内脏脂肪释放的游离脂肪酸,则会引发血脂异常。

动不够,心肌弱化。成年人每周应进行150分钟及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及以上高强度运动。曲小龙指出,长期锻炼少会导致心肌微血管密度下降,使心肌舒张功能减退。

吃得差,硬化加速。不健康饮食是危害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高盐、高糖和高脂饮食,可对血管造成多重损害,一方面,会引发持续的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另一方面,可导致内皮损伤,使血管舒张能力下降。

血压升,损伤血管。美国心脏协会将小于120/80毫米汞柱作为最佳血压水平。曲小龙表示,持续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降低血管储备功能,引发心肌肥厚,损害肾脏、大脑等全身多个重要器官。长期高血压产生的剪切力作用,还会直接损伤动脉血管内皮,促进局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血脂稠,形成血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是衡量血脂健康程度的关键指标,健康人群理想水平分别在2.6、1.7毫摩尔每升内。王家阳介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管内皮积聚,将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甘油三酯升高,则会提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风险;两者氧化生成的脂质过氧化产物,还能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血糖高,降低弹性。空腹血糖控制在5.6毫摩尔每升以下为理想水平。身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产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使血管胶原蛋白交联,弹性降低。血管弹性低将导致血管舒张能力减退,让血液流动的“缓冲空间”变小,增加血管壁所承受的压力,间接推高血压。长期如此,血管会逐渐失去正常生理功能,成为诱发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隐患。

好习惯养出强大心脏

王家阳提醒,心血管养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核心在于将科学的健康管理策略转化为长期生活习惯。

采用“餐盘”饮食。心血管健康离不开科学饮食,推荐采用“餐盘原则”:一半餐盘放深色蔬菜,1/4为全谷物主食,另外1/4为鱼类、禽肉或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每日补充15克坚果,用橄榄油等健康油脂代替部分烹调油。严格控盐,每日低于5克。

运动融入日常。每周进行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减少久坐,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日常有意识增加碎片化运动,如早晨起床后花5分钟做拉伸,买菜或购物时,优先选择步行而非开车。

保障情绪睡眠。优质的睡眠和稳定的情绪是心血管健康的重要保障。每天保证7~8小时优质睡眠,打鼾严重者需筛查睡眠呼吸暂停。通过培养书法、园艺等爱好放松心情,参与社交活动,减轻孤独感。

王家阳提醒,对于已确诊心血管病的患者,有效的长期管理是稳定病情、预防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关键,核心可归纳为三大支柱:1.坚持规范用药。遵医嘱使用药物,确保血压、血脂等指标处于正常水平,彻底戒烟,并密切关注可能的出血、肌痛等副作用,及时与医生沟通。2.严控风险因素。慢性冠心病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毫摩尔每升内。3.积极参与康复。在医生指导下,心血管疾病术后早期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以预防肺不张;恢复期根据自身情况定制渐进式运动方案,从床边坐立、室内步行过渡到踏车训练;长期维持阶段加入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全面提升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