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认知障碍科副主任 徐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病房心理治疗师 吕晴朗
医法汇创始人、律师 张勇
本报记者 高瑞瑞
当社会聚焦于防范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策略时,中老年“短剧瘾”大军已然成型。《2023银发经济洞察报告》显示,我国50岁及以上人群中约54%日均观看微短剧1~2小时。2024年,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66.7%的受访者身边有中老年人沉迷短剧的现象。这类微短剧由于获取轻松、像佐餐的榨菜一样成为日常消遣的“标配”,被形象地称为“电子榨菜”。殊不知,这背后隐藏着一条收割中老年情感需求的产业链。
中老年人迷上短剧
在林玲(化名)眼里,58岁的母亲向来是温柔持家,但自从迷上短剧后,情绪变得反复无常。“她现在一有空就开始刷短剧,一天累计能看 10小时,而且总是大声外放,全家都很苦恼。”林玲告诉记者,母亲几乎把“霸总”“甜宠”题材看了个遍。
52岁的李华(化名)偶然刷到一部短剧,紧凑的剧情让人欲罢不能。但看到精彩处,屏幕突然弹出付费要求,一集仅需1.9元。李华心想价格不贵,便点击了付费,此后付费频率越来越高,有的单集1.5~2元,有的打包售价39.9~69.9元。不知在哪次付费时,系统自动勾选了“自动付费解锁下一集”。她一部接一部地看,直到月底账单多出近千元才惊觉花了不少钱。不少年轻网友分享了父母的微短剧付费订单,金额从几百、上千甚至上万元不等。
黄华(化名)60岁的母亲也迷上了短剧,还下载了各种软件,说看剧能赚钱。他检查后发现,母亲的账户中竟有5笔共计2000多元不知名扣款。黄华回忆道,目前只有两笔共计900元的订单被追回,其他小额扣费多因“平台失联”“客服无人接听”无法追回。
截至2025年9月,黑猫投诉平台有6940条“短剧”相关投诉,绝大部分与“退款”相关。医法汇创始人张勇律师表示,当前短剧行业的扣费机制缺乏统一规范,“是否经用户确认”难以界定;跨平台维权渠道不畅,维权成本远超损失金额,不少人只能吃“哑巴亏”。
从剧情到付费都有套路
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20分钟以内、有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可称为微短剧。近些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爆发式增长。数据表明,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2024年,规模达到504.4亿元,首次超过电影票房规模。
微短剧用户中,40~59岁用户占36.7%,60岁以上用户达15.8%,中老年人占比超五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病房心理治疗师吕晴朗告诉记者,“不少中老年人平时工作繁忙、子女陪伴不足、社交圈收缩……短小精悍的微短剧正好用来打发时间。锚定中老年生活的剧情,更易让其产生共鸣,陷入‘看剧-满足-依赖’的闭环。”
这一庞大观众群体催生出一套瞄准中老年的产业链。
剧情:符合中老年偏好。69集短剧《闪婚老伴是豪门》上线仅两天,播放量就超2亿。“定向推流给中老年用户的短剧,点击率和付费率比普通内容高30%以上。”一位不愿具名的短剧制片人透露,利益驱动下,面向中老年人的短剧会按其偏好选剧本,如涉及穿越到80年代、霸总甜宠、婆媳关系等剧情。“晚年逆袭”“霸总爱上我”等情节,渲染低俗化物质享受,不仅诱导中老年人消费,还可能加剧他们对现实的失落感。
播放:欲知后事需付费。大多数微短剧通过“免费试看+关键剧情收费”的模式,在情节“爽点”要求付费解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认知障碍科副主任徐俊表示,这种模式利用了“蔡格尼克效应”,即人对未完成事件的记忆会更深刻,诱导中老年人为知道结局持续充值。
付费:自动扣款难发现。不少中老年人不熟悉网络消费、智能设备。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发布报告指出,一些短视频平台锁定老年人,以极低价格诱导其继续观看并默认开通免密支付。比如,设置隐蔽的扣款陷阱,以“看广告赚零钱”诱导用户点击弹窗,实则植入自动扣费程序;付费时跳过密码或指纹验证环节,默认勾选会员、夹带自动续费条款等,实现“无感知扣款”。
为进一步淡化“付款”实感,不少微短剧开始“套娃式吸金”:解锁下一集需积分,积分需用虚拟币购买,虚拟币又由现金充值。一连串操作后,中老年人算不清价钱,有的充值页面还用小字标注“一经购买不得退换”。
多方共建数字防护网
徐俊提醒,长时间沉迷短剧,甚至熬夜追剧,会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长期接受碎片化内容,可能削弱深度思考能力。张勇律师补充道,中老年用户可能在多平台或小程序注册账号,若平台存在安全漏洞或被黑客攻击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会增加被诈骗的风险。
防止中老年人陷入“短剧陷阱”,需全社会共同发力。
家庭社区时常提醒。比起强制禁止,年轻人可尝试“代劳型保护”,比如帮父母关闭“小额免密支付”、开启“账单短信提醒”,并定期检查支付记录。若父母已沉浸其中,可尝试与他们讨论剧情,帮他们重建与现实世界的连接。居委会、老年大学可组织防骗讲座,详细演示短剧扣费套路。
平台制定付费规范。短剧小程序和平台应统一收费模式,强化告知义务,提供清晰的付费说明,做到明码标价,并加大对违规商家的惩治力度。同时,建议手机或平台开发“老年人付费模式”,比如多次提醒、大字标识等。
行业形成自律联盟。建议行业成立“中老年保护联盟”,承诺不向50岁以上用户推送高风险付费内容;相关部门应立法规定平台对用户付费行为负“举证责任”,若无法证明用户“主动确认”,需无条件退款;对多次被投诉的扣费平台,处以下架、流量限制等处罚,情节严重者追究法律责任。 张勇律师强调,一旦发现被侵权,正确维权最关键的是固定证据,保全交易痕迹,包括但不限于充值页面完整截图、支付宝/微信交易账单、平台服务协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