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先承认问题才有可能解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赖巧珍

你是否曾因害怕“丢脸”而不敢承认错误?是否曾对某个重复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明知沟通方式存在问题,却习惯性将关系紧张归咎于对方……很多时候,我们能感觉到一些问题的“关键点”在自己,但就是不愿面对、不愿承认,以至于问题越拖越大、内耗也越来越严重。其实,承认现在的处境、面对此时的麻烦,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种处事原则被称为“阿什法则”。

这个法则由美国企业家玛丽·阿什提出,她认为,问题只有被清晰承认、命名和定位后,才有解决的可能,就像医生只有在准确诊断疾病后才能有效治疗一样。而你越是躲着问题,问题越会揪住你不放。承认问题最主要的好处是,它赋予了我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力,让我们不再将精力耗费在否认与粉饰上,而是直面核心,开始调动资源寻求答案。若始终拒绝承认问题存在,就如同在黑暗中与看不见的敌人搏斗,所有努力终将徒劳无功。

但直面和承认问题并不容易,多数人会选择“逃避”或“否认”。一是因为害怕负面评价。很多人担心承认问题后让自己“丢脸”,影响自身形象、地位和人际关系,所以宁愿将错就错也不认错。二是缺乏面对的勇气和能力。有些问题复杂棘手,解决难度大,有些人会觉得自己没办法解决,又害怕面对失败的结果,所以一拖再拖、一躲再躲。三是习惯性思维与行为模式。部分人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了将问题归咎于外界或他人的思维定式,习惯于逃避责任,这种惯性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本能地选择视而不见,不愿意从自身找原因,进而持续逃避问题。

如果你的生活、工作、人际、自身发展方面,总有些事、有些人让你不想面对,那这可能是你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看见它、承认它,能让你不再被困住。那我们该如何有效识别、接纳并最终改变困局?

敏锐觉察问题的“信号”。持续的疲惫、焦虑、失眠或身体不适,这都是内在冲突或压力超载的躯体化表达。频繁的烦躁、易怒、沮丧或空虚感,也都是某些需求未被满足或关系失衡的信号。如果你面对的人和事让你有以上表现,这强烈提示“此处存在问题”。

以勇气接纳问题存在。接纳问题并非易事,但它是改变的起点。我们要正视内心对问题的恐惧与抗拒,告诉自己逃避只会让情况更糟。当意识到问题存在时,不自我欺骗、不找借口,而是坦诚地对自己说“这就是现状,我接受它”。任何的纠结、困局并非洪水猛兽,所谓“不破不立”,如果把它当作成长和提升的契机,集中精力去思考解决之道,其实能为后续发展、感情升华奠定基础。

以行动促成切实改变。学会精准定义核心问题,避免模糊表述。比如与其说“我和他关系就是不好”,不如具体化为“他上次当着大家的面说我的不是让我感到难堪,我因此非常生气”。接着就可以启动“微改变”,从最小、最易执行处入手。比如先调整自身情绪反应,当回忆起被指责场景或再次面对对方时,做3次深呼吸让自己平静;再尝试主动沟通,找个合适时机,平和地跟对方提及那次事件,表达自己当时的感受;日常相处中,增加一些友好互动等。这些微小行动看似不起眼,却能逐步打破关系僵局,让自己在改变中积累信心,推动关系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问题最终也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