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 农历甲辰年 正月廿九
早发糖尿病或减寿15年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王晓晶  □主任医师  赵文惠

近年来,早发2型糖尿病(40岁前确诊)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长态势令人担忧。瑞典在2006~2021年开展的全国性研究显示,23~39岁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年均增长4.7%,其中最年轻组(23~29岁)的年增长率更高达6.7%。在我国,过去20年里早发糖尿病发病率翻倍,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18~40岁成为2型糖尿病发病率增长最快的群体。而且,早发糖尿病不仅患病人数增多,疾病严重程度也在不断加剧。近期,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早发2型糖尿病系列研究综述,对这类患者的健康负担进行了深入探讨。

该综述指出,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显著高于晚发患者。这些并发症相互作用,会加速病情进展。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早发糖尿病对患者寿命影响巨大。研究表明,确诊糖尿病的时间每提前10年,预期寿命会减少3~4年;30岁确诊者相比无糖尿病的同龄人,寿命缩短将近15年。​

从病理、生理角度来看,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更为严重,且β细胞功能恶化速度更快,胰岛素抵抗也更为显著。同时,早发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较为严重的代谢异常,如超重、肥胖、高脂血症等。此外,由于早发糖尿病患者病程相对更长,意味着他们有更多时间暴露在高血糖环境中,并发症风险持续增加。​

许多年轻患者误以为糖尿病并发症离自己十分遥远,实则不然。糖友在确诊后5~10年内,就可能面临多种并发症的威胁,尤其是糖肾和糖网,往往发病更早。而年轻群体的不健康生活习惯也会显著加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进程。例如,大量饮用高糖饮料,直接导致血糖大幅波动,加重胰岛β细胞负担;长期熬夜、睡眠不足,加重胰岛素抵抗,干扰激素平衡;偏好高油高糖饮食,促使全身炎症水平升高,引发肥胖;每天久坐、运动量少,降低葡萄糖利用率,导致体重增加。

鉴于早发2型糖尿病的严重危害,这类患者在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关键指标的控制上,应比晚发患者更为严格。在无低血糖风险的情况下,建议40岁以下发病的糖友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全天血压不超过120/80毫米汞柱;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应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下,甘油三酯控制在1.7毫摩尔/升以下;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4以下,以便尽可能延缓并发症进展。​

早发糖尿病的管理关键在于早期积极干预。在生活方式方面,糖友应采取合理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取,增加膳食纤维;严格戒烟限酒;坚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并安排2~3次抗阻运动,如俯卧撑、哑铃训练等;培养活跃的生活方式,增加日常身体活动,打破久坐习惯,减少静坐时间;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注重压力管理,学会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保证充足睡眠,每晚睡眠时间达到7~8小时。

此外,年轻糖友需严格遵医嘱规律用药,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尿酸等指标,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每年进行眼底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病变,采取相应治疗措施。▲